繪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 張嘉玲
20150610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961集
梵語般若華言智慧,
波羅密華言到彼岸,
謂諸眾生迷失般若,
淪落於生死名此岸。
智慧,在梵語叫做「般若」。經文中常常出現「般若波羅密」,簡單說叫做「智慧」。「波羅密」就是「到彼岸」。意即運用智慧,從凡夫此岸到聖人的彼岸去,叫做「般若波羅密」。
「梵語般若華言智慧」。「般若」,是我們學佛者所追求的;凡夫所以煩惱、無明,就因為我們還沒得到智慧,還無法從凡夫的此岸渡到聖人的彼岸去。所以,般若波羅密,總是一個希望、一個方向,我們還在努力修行中。
因為我們眾生迷失於航道,在茫茫大海中,這艘船何去何從?導航失靈、方向不清,永遠都淪落在生死的此岸。失去導航指引方向,我們還是同樣在迷航中。
過去,波斯匿王三個月中供佛,日日聽佛說法,以為功德圓滿。佛陀回他,做好事,弘揚佛法,是生生世世的事情,豈是短短的三個月,就能功德圓滿呢?波斯匿王趕緊向佛陀懺悔,向佛陀發願,生生世世,聽佛聞法,弘揚佛法,永無窮盡。
其中一位迦旃延比丘尼,聽到佛陀對波斯匿王的開示,起身虔誠而言,三十一劫以來他用虔誠的心,以飯食供養飯式詰如來。今生此世遇佛,因而能在聲聞群眾中,得到佛陀親口講他就是聲聞群中的第一個,就因為過去生中,不斷地供佛、供法、供僧,又能付出,為修行者供養,這就是他修行長久的時間能夠值遇佛世,這也是一個證明。
現在的〈授記品〉也如是說,修行在無量數劫。尤其在授記迦旃延尊者的這個時候,將來他還是要再經過八千億佛這麼長久的時間,在每一尊佛出現時,他要恭敬奉侍諸佛,佛滅度後,還要建塔廟供養。
因為一尊佛要能成就,從凡夫一直修行,直到從遇佛法,佛陀的口中說出聲音,入於耳根,成為聲聞,就是從佛聲入耳來聽法。再將法入心,體解大道,成為緣覺或者是獨覺,從聲聞、緣覺開始,要發大心、立大願,生生世世修行能遇到佛法,並不容易。
要值遇佛法,得經過幾十劫後才有佛陀出現人間,佛滅度後,有像法又有正法,一直到無佛世的末法時,還是一樣;很難聽聞的佛法,他也聽得到,這就是生生世世不離佛法。
我們要有這分「過是已後」。聽到佛陀要授記的弟子,他未來還要這麼長久時間的修行,「當復供養二萬億佛」。八千億佛供養過後,還要二萬億佛。「亦復如是」,同樣要很恭敬的心,「於佛生前及以滅後,所修供養,如前無異」。同樣的,前面八千億佛,後面二萬億佛,這麼長久的時間,供養的心都是一樣。可見,修行就是要這麼耐心。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