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法華經 授記品》 等覺後身 成應身佛

0觀看次
A- A+

繪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 張嘉玲


20150604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955集

恆修梵行果德奉覲萬億佛,
持小乘行念空寂不修大行,
雖經多劫不成等正覺大果,
須發大心具大道然後成佛。

佛陀為弟子授記,每一位弟子受記一定有因緣。因,是過去所修行的過程,直到今生此世能夠值遇釋迦佛,在僧團中修行。舍利弗的特質是智慧第一,佛陀告訴他一個方法,他就能了解佛陀所指的方向。若是迦葉尊者,他受持恆心,堅持在他的梵行清淨。現在佛陀也要為須菩提授記,他是解空第一。

「恆修梵行果德」,求法心切,這都是他們過去的因,也是長久時間修行的方向。到現在因緣成熟,他們能夠與釋迦佛同世,在僧團中共修,恆修梵行,果德已經具足了,但仍然害怕入人群,只想獨善其身。

佛陀在靈山會要破除人人這種獨善其身,希望他們提升開闊的心胸,投入人群,守志奉道,度化眾生。現在要為他們授記,就是須菩提了,在授記的過程中,佛陀告訴他,成佛之前,要能奉覲三百萬億諸佛。

過去就是「持小乘行念空寂」,須菩提是解空第一,他了解世間人、事、物的道理,最後還是一場的空寂。因此,不修大行,只修小乘法,就是不敢入人群。

「雖經多劫不成等正覺大果」,只修獨善其身,若不發大心,入人群度眾生,經過多劫——很長久時間,同樣無法成等正覺大果,無法大徹大悟成佛道。

我們學佛者立大志發宏願,必定要成佛。但是成佛,不能缺少修行,修行的目標就是要去除所有煩惱,修清淨梵行是佛果必經的路徑。

人群中,就如一個大洪爐,要成佛,必定要經過洪爐的淬煉。而我們就如一堆生鏽腐蝕廢鐵,累生世有多少煩惱、無明,所造作的業力,滿身都是污染。但是,它的本質還在,只要將這些廢鐵投入洪爐中淬煉,再拿出來搥打,就能還原它的本質。所以,一定要下定決心大覺大悟,不要再停滯在小根小智。

我們必定要發大心、立大願,大覺大悟,兼覺悟他人。「須發大心,具大道,然後成佛」。不要再守在小乘行了,只有我們自己一個人清淨,周圍環境都是污染;我們自己覺悟、了解,大家都還在無明中,如此也是不堪忍啊!

所以必定要發大心,還要淨化人人,與我們同樣體會道理,同樣行在菩提大直道上,就是要自利利他,自他兼利,才是我們修行的目標。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