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法華經 授記品》 依報共修 圓滿福德

0觀看次
A- A+

繪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 張嘉玲


20150602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953集

依報共修圓滿福德智慧人,
皆處寶臺珍妙樓閣諸寶飾,
菩薩六度萬行長時尊重修,
福德智慧資糧無餘無間修。

「依報共修圓滿福德智慧人」,修行就是想要有所得,我們有修絕對有得。只要身體力行付出,即使不求,也是自得;若是不願意付出,就求不得啊!就如身上的衣服髒了,就要換上乾淨的衣服,將原來的髒衣服洗乾淨;身體常常保持清淨,髒污就要清除、換新。

依報,過去生若沒有這些緣,沒有這樣的福,又怎有可能在這樣的時間、空間、人與人之間,在這個大環境中共修呢?

共修,就是靠過去所修來的緣,圓滿了。昨天皆大歡喜,今天大家和睦相處,才有明天的和睦。每天都是如此,就是福德智慧之人。若要快樂,必定要有這樣的心態。否則,人間永遠都是苦,都是不滿足。

福從布施得歡喜,無論是財布施、法布施,或者力的布施;人所需要的,我們願意付出去幫助他,都叫做布施。願意布施付出的人,有心的人願意接受,放在他心裡,受用就很大了。

「依報共修圓滿福德智慧人」,緬甸的烏丁屯,日存一把米地付出,不只自己做,也將他的經驗、心得與大家分享,如同共修一樣。讓住在同一村莊的人人都有機會種福田,培養福德智慧。

烏丁屯的房子翻新過後,他很自豪地說:「我住在豪宅裡,我好歡喜啊!」用他的歡喜心來看,屋裡空間很乾淨,任何一件器物都如寶一樣,知足心常樂。不就是「皆處寶臺珍妙樓閣諸寶飾」,種種寶來嚴飾。

菩薩行,除了六度,還有四修,長時都要這樣修,在修行中時時都起歡喜心、尊重心,這就是菩薩的六度四修。「菩薩六度萬行長時尊重修」,長時間修,要尊重佛、法、僧,尊重人人都是佛。

還要「福德智慧資糧」,就是在積我們的福德智慧資糧,要用「無餘修」。事無大小都不讓它漏失了,很謹慎的修行,沒有讓它遺漏,這是「無餘修」。

「無間修」,沒有間隙,一直繼續修下去。唯有六度四修,才能得到福德智慧的資糧。

資糧就是「粒米成籮,滴水成河」,一點點都捨不得讓它漏掉,付出就對了。歡喜修,我們不求得,只求沒有過失,該做的,做就對了。若如此,福德、智慧的資糧,可以不斷地累積。
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