繪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 張嘉玲
20150529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950集
佛智真空妙有蘊行,
為一大事因緣而來,
開示眾生悟佛知見,
契佛智慧盼證授記。
佛的智慧已經與宇宙真空合而為一,宇宙天體真空萬有,所有的事物理,無不納入佛智,佛的智慧是遍虛空法界;「佛智真空」,卻是「妙有蘊行」。妙有,就是很微細、很微妙;蘊就是累積蘊行,聚集一切福德智慧的妙有。
人間、空間、時間,無不都在行蘊中。蘊,就是聚集的意思,天地萬物很微細的道理,生滅都在蘊行中,這就是妙有。佛陀運用時間、空間,世世所造作的福因、福緣,在人群中成就智慧,不斷累積,這就是「妙有蘊行」。
佛為一大事因緣而來人間。一大事因緣就是為眾生,累生世來人間說法,開示眾生,期待眾生能悟佛知見。法很深,譬喻言詞,用人間現象來譬喻道理,道理就是為了人間現象而來。
人類除了缺糧飢餓以外,還有心靈的貧困;所以,佛陀來來回回在人間,希望人人轉貧為富。人人這一片心地若能耕耘得富有,就是轉動人心;其次,就是天地不調和。
佛陀來回人間教育,但是眾生煩惱無明,僅僅靠一個人,或者少數人,真的是來不及了。佛陀累生累世抱著這分真空妙有蘊行,為一大事因緣來來回回人間,希望人人受法,開啟這片心地,發揮良能。倘若多數人都來接受佛法,用力付出愛,互相教育,彼此鼓勵,才有可能改變。
這種因緣不斷入人群,希望能夠聚福緣,人人透徹道理,成長智慧。可惜佛法明明在我們面前,知道轉一個念頭,轉惡為善,開啟心門,再無那分貪、瞋、癡、慢、疑,很快就掃空了。淨化人心,其實並不困難,偏偏還是困難重重,互相造業,累積眾生共業,感得四大不調,使得人禍、天災頻傳,實在是很無奈。
佛陀開示,也需要眾生悟佛知見,要能覺悟佛陀所說法。佛陀的知見是遍虛空法界,天地萬物的真理,歸納於人心;人心若能體會,還有什麼恩、怨、仇、恨的心態呢?我們的心開啟了,就沒有貪、瞋、癡、慢、疑,自然就沒有恩怨了。人人若能契佛智慧,佛陀才有可能為他授記。佛法要真正入世,活化,還要契佛智,就要除盡無明。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