繪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 林美蘭
20150520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941集
心有祈望唯恐不得故不安,
同時修行信解述窮子一喻,
一心誠慇敬恭祈望獲授記。
心若有所祈望就會擔心、惶恐,有求的心就有得失煩惱;那個有所求的得失心,也是煩惱之一。
在〈信解品〉,佛陀座下的四位大弟子──須菩提、摩訶迦葉、迦旃延、目犍連,他們從大眾中出班,來到佛前,恭敬向佛陀懺悔。同時也表白他們內心的懊惱與解悟,很複雜的心。
因為過去他們就是守在聲聞,獨善其身,潔身自愛。他們聽法,都覺得佛陀所說的大乘法,是為了培養在人群中行菩薩道,與我們出家修行者無關;他們並未將法收入心裡,只顧獨善其身。一直到法華會上,佛陀讚歎,佛覺悟的境界人人具有。這當中,舍利弗已經深深體會到佛意、本懷,在〈譬喻品〉中,佛陀就為舍利弗授記,將來成佛,名號華光如來。
這深深啟動大家的心,他們不約而同,從人群中站起來,走到佛陀面前,敘述這麼多年間,他們在佛的座前聽法,過去只執著在小乘一方,以致損失很多大乘妙法。有如貧窮子,離開富有的家庭,到處流浪,經過這麼久的時間,年紀老邁了,警覺到自己空無一物,到處求乞過生活。
〈信解品〉也是用很長的一段時間解釋。這四位已經透徹了解了,佛陀說人人本具佛性,舍利弗已經受佛記了,將來能成佛。同樣的,我也能得佛授記。
在〈藥草喻品〉,佛陀開始說出一雨能普潤大地一切,法是平等的,平等大法能滋潤大地一切萬物;我們若能接受法,人人真如本性,慧命也受到法雨所滋潤。
接著是〈授記品〉,佛為迦葉尊者授記。人人都有期待,舍利弗已經授記,迦葉尊者也是,其餘的人都提高希望,佛陀應該了解我們的心意,知道我們的根機,我們已經發大心了,總能等到佛陀為我授記。
大家心中有所祈望,但是「唯恐不得故不安」。我是否有機會得佛為我授記呢?因為有得失的心態,「故不安」。他們這樣想,同時修行信解,在迦葉尊者後面還有目犍連、迦旃延、須菩提,他們還未被點到名,因為他們也敘述窮子的譬喻,「一心誠慇敬恭」,都有所祈望,希望得到佛為他們授記。
這是人之常情,同一個道場修行,同樣是隨佛出家,佛陀既然講出人人可成佛,人人本具佛性,也講出了解弟子的心意。所以,在〈授記品〉中,就為迦葉授記。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