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法華經 授記品》 契苦諦 行六度

0觀看次
A- A+

繪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 張嘉玲


20150516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938集
眾生皆有一真如性,
應須修持六度莊嚴,
契苦諦立弘誓悲願,
萬行決定能為莊嚴。

未來光明如來的光德國土,共聚的都是賢智之人,社會充滿了賢智菩薩,有賢、有智慧,發大乘心的菩薩,整個社會都是擁護佛法的人。國土的境界是多麼的和平,又是琉璃為地、七寶行樹,很莊嚴的國土。

要有如同淨土的國家,不是不可能,「一切唯心造」。如果大家都知道我們與佛同等,皆有一真如本性,只是被煩惱埋覆了,還未顯現出來,所以無法透徹天體宇宙萬物的道理。

真如本性人人本具,要如何才能去除無明煩惱?「須修持六度莊嚴」。國土要清淨,我們的心地就要清淨;要心地清淨,去除無明,就要受持六度莊嚴。

獨善其身的聲聞、緣覺,將他內心的煩惱都清除,心無煩惱,就是缺六度;缺這一分走入人群付出,將他所了解的方法,分享給大家,讓人人同樣能去除煩惱、無明,讓內在心宅能夠很清淨。還要再帶他們行六度萬行,自然就莊嚴起來了;這必定要契苦諦,就是很密切去體會,叫做契。

我們要契佛心,才能了解佛陀的慈悲,要契佛心,就要契佛理;佛陀所說的教法,要很密切地將這個法深入我們的心來,叫做契法。了解苦之後,我們要思考為什麼會有這些苦?

來到人間的苦,有「生、老、病、死」的苦,「求不得苦」、「愛別離苦」、「怨憎會苦」、「五陰熾盛苦」,加上地、水、火、風四大不調,災難遍地。契苦諦立弘誓悲願,就是菩薩心;六度行,就是佛的總願。

每一尊佛要成佛,必定要經過「四弘誓願」,行「四無量心」,就是慈悲喜捨。「六度」要應萬行,因為眾生的苦千千萬萬種,眾生的煩惱重重疊疊無量數,我們要發揮至高無上的智慧,身體行萬行。若能如此,就能確定我們未來成佛的國土莊嚴,而且都是智慧的賢人。

總之,修行,要從我們的內心開始,佛陀肯定人人皆具有與佛同等的真如本性。但是,我們也要自我珍惜,好好地依教奉行,受持六度萬行以莊嚴自身。要修六度萬行,一定要契苦諦的道理,就要立「四弘誓願」、「四無量心」,這是諸佛的總願,菩薩必行的道路。所以,萬行能決定國土的莊嚴,是這尊佛的依報,有這麼多智慧人共聚一處,環境如此莊嚴,這都是修行的結果,有因就有果。
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