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法華經 授記品》 修持萬行 福慧具足

0觀看次
A- A+

繪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 林美蘭


20150507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930集

修持萬行圓成福慧具足,
應受天上人間恭敬供養,
饒益化度有情故號應供。

「應供」是佛陀十號之一,佛陀堪受人間、天人所供養,這是佛修來的德行。德行是要身體力行,從內心虔誠敬重法,句句法、字字經文一定要入心。能了解意義,就要內修外行,心行合一,才是有德、有行;行中有德,才堪受應供。

「修持萬行圓成」,釋迦牟尼佛要為迦葉尊者授記,要在無法計算幾生幾世的時間不斷修行,來世當能見到三百萬億佛。修佛法入心,其實是要提升我們的慈悲平等觀。

佛陀告訴我們,人人都具足佛的智慧,與佛同等的真如本性,我們要用在待人接物。因為人人都有真如本性,也都有與佛平等的智慧,同樣也能修行能成佛。「在佛不增,在凡不減」,若能將人人視為未來佛般的恭敬尊重,每個人也都是我們的道場。

「修持萬行圓成」,六度萬行,我們要持六度行。眾生有無量苦,我們布施也要有無量數的方法。眾生有無量苦,我們就有無量的智慧與福,入人群中修萬行。萬行圓成,則福慧具足。

要修福,為眾生付出,解除眾生困難,我們必定要運用智慧,去體會眾生苦的源頭,去探究人生苦難的源頭在哪裡,這也是我們修行的目標之一。所以,我們要「修持萬行圓成福慧具足」。我們學佛,就要追隨佛的芳蹤,跟著佛陀修六度萬行,福慧雙具。

佛陀已經福慧具足,「應受天上人間恭敬供養」,堪受眾生恭敬供養。不只是物資的供養,最重要的,是眾生的恭敬供養。不是物資,是從內心那一分恭敬,那一分尊重來供養。

因為佛是「饒益化度有情」,長時間來人間為眾生付出,為一大事因緣,要饒益眾生,教育所有的有情。因為眾生沉迷,受盡煩惱無明苦,佛陀用種種法為我們開導,讓人人心開意解;這是佛陀無央數劫來,為眾生付出。所以,他十號具足,應受眾生尊重供養。

我們學佛要好好用心,要用在這一分饒益化度有情,才能得受三界所尊重,故稱為「世尊」,這就是我們修行的目標。
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