繪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 張嘉玲
20150504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927集
一實乘之行者是菩薩行,
一切人天善戒皆菩薩行,
豈必高巖入定虎口亡身,
勤修學精進六度如來因。
一實乘之行者就是菩薩行。開五乘,修三乘法,林林總總,佛陀都收納於一大乘法,也就是菩薩行。十善、五戒,是做人的根本,人世間要有家庭、社會倫理,人間若沒有十善,棄除五戒,這個社會就亂了。雖然還是小法,不過是維持人間世事最好的方法。
佛所說的教法,大家用心聆聽,進而成為聽法者、說法者、傳法者,如此,人世間才有更多得救的機會。人間這分愛恨情仇的煩惱才「有法度」、有辦法解開,這就是一實乘法的教育,其實就是回歸菩薩行。
菩薩行,不只出家者、在家者發大心、立大願,投入人群去救援眾生。最好連煩惱都斷除,無怨無尤,歡喜心的付出無所求。
「一切人天善戒皆菩薩行」。不論行十善,或者持五戒,都叫做菩薩行。簡單的五戒也能擴展到菩薩戒。縮小到獨善其身,獨求福報,若發一念菩薩心,擴展開來,「皆菩薩行」,同樣能行菩薩道。
「一切人天善戒皆菩薩行」,不在「高巖入定」,或者「虎口亡身」。我們修行要在人間,離開人間,就無行可修。所以「修學者」,就是「勸修實相之因」。成佛者,我們想要修的,就是真如本性;真正除煩惱,回歸佛的心。
「勤修學精進六度如來因」。如來因,就是種子,這個種子就是真如本性。要讓它發揮效用,就要「思惟修」,要正確地好好思惟。一實乘之法,就是要正念,正知、正見、正思惟,為人間付出的菩薩行。
成佛無第二條路,就是要入人群中,不受人群所影響,我們勇往直前,要有充足思惟修。內修外行,才能成佛道,故說「漸漸修學,悉當成佛」。這是〈藥草喻品〉的結束做一個總結。真實法一相一味,人人要能用心體會了解。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