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法華經 藥草喻品》 隨其根力 所證各異

0觀看次
A- A+

繪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 林美蘭 


20150418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913集

佛慈慧施普及教不疲厭,
憐念憫視四生如同一子,
悲懷五道等同為眾說法,
如雨澍山川谿谷等普潤。

佛陀為四生慈父、三界導師,佛陀的慈悲智慧普施眾生,他來人間別無他事,唯一的目的就是教化眾生,他教不疲厭。偏偏眾生剛強,難調難伏;苦在眾生,法難以浸潤心地,就如一片水泥地,水一灑過去,地就乾了。即便有水,也無法久留,很快就漏掉了。

我們一直說要修無漏法,接受佛陀的教育,我們要持戒、定、慧。佛陀教導我們,人生的苦難來自於集,集了過去種種的習氣,這個習氣再複製人、事、物的無明煩惱。所以,我們要防非止惡,預防不對的事情。

待人接物,要按照道理,要三思而後行,不對的,絕對不要做,防非叫做戒。若是逆境來時,我們要提高警覺,不要一時忍不住就被逆境拖下去了。一個「忍」字,海闊天空,這就是我們要修的行。

戒能讓我們一生中輕安自在;戒若沒有守好,可能自造業,自己惹來煩惱。過去生的煩惱還未除,這輩子豈能再增添煩惱呢?善的,我們付出無所求,惡的現前,以一個「忍」字就過去了,這叫做戒,也是定。

人間苦難偏多,菩薩要聞聲救苦,必定要有定力。有定才有智慧,有這分智慧,才能堅定道心,有堅定的道心,才不會踰矩犯規,我們會用開闊的心包容一切。

種族不分、宗教不分,我們能包容天下,為天下眾生苦難而付出,這就要有「佛慈慧施普及教不疲厭」,這種開闊的心胸,就是來自於憫念、不忍眾生受苦難。

「悲懷五道等同為眾說法」。悲懷,就如父母心一樣,對天、人、地獄、餓鬼、畜生,這五道眾生等同一個家庭,如同指導孩子一樣,而為眾生說法。「如雨澍山川谿谷等普潤」,如雨一直降下來,「如雨澍山川谿谷」,再高的山也受到雨水滋潤,再低的川河谿谷,也一樣能夠得到雨水普潤。

佛法如密雲,眾生心地很乾燥,我們的善種子受到無明遮蓋;我們若有充分的水,洗掉無明,滋潤心地,自然現大神通,救濟眾生。菲律賓、香港是這樣,新加坡也是如此,越過監獄的高牆,我們也能去度化。總而言之,這都是菩薩心,只要有心要做,無事不成,絕對能成功。
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