繪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 林美蘭
20150417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912集
以平等慈悲愛護眾生心,
普覆一切有情令得安隱,
以平等心而能造作善福,
具大智慧平等復為說法。
佛陀一大事因緣來人間告訴我們,人人皆有如來清淨本性,不只是人類,大地上凡有生命的眾生,皆含佛性。除了人與人互相愛護、彼此讚歎、互相成就之外;希望人人開啟心胸,對一切有生命物都要一視同仁的愛,此即是平等。
佛陀施法給眾生,如雲雨在天空,一雨普降,三草二木皆得受潤;譬喻佛陀為了眾生,來來回回人間只為說法這一大事。以破除眾生這念無明,人人本具佛性時時都輕安自在,沒有煩惱。
「儘當普惠施、終無吝悔心、必當遇良友」,我們修行正要持恆久心,不是一時聽法歡喜,短暫的付出;道心若不堅固,一點點風吹草動,心就起動搖,這樣就很可惜了!從這段經文我們就知道,要做好事、行菩薩道,並不困難,只要展開我們開闊的愛心,將一切眾生視為平等的愛,就如佛陀視眾生如一子。我們也要學佛陀這分慈父愛子的心,就如父母心在疼惜孩子一樣。
這段《增壹阿含經》中提到的布施平等,佛陀的讚歎;我們就能了解,修行菩薩道並不困難,我們要用平等心,培養慈悲愛護眾生的這念心,能普覆一切有情皆能得安穩。
「以平等心而能造作善福」,行善造福,我們都要用平等心。「具大智慧平等復為說法」,佛陀看到長者,不論城內、城外,或遠或近,所有貧窮的人,他都盡心去付出,連飛禽走獸,都同樣供應食物給牠們;還是再向他說法,「你能有這樣的心,將來能得到很多的善知識,因為你行大善、造大福,來生來世,你所遇到的人都是好人,有志一同,共同行菩薩道。」佛陀這樣勉勵他。
佛陀對待一切眾生,就是具大智慧,用平等心,還是鼓勵他持續再精進。若看到懈怠的眾生,佛陀就用種種法,不論是人天法,十善、五戒,「苦集滅道」,或者「十二因緣」法;用五乘教育,以引導人人走入菩薩道,才能開展大心,視眾生平等而付出,這就是佛陀為一大事來人間教育的目的。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