妙法均霑,美善的共振

0觀看次
A- A+

現代社會的多元化,出現許多新潮流,就如青少年有「狂飆期」;這種迷失的心態,假如不能及時加以引導,使其回歸本性,人生就會「差之毫釐,失之千里」。

無論外在情勢如何變化,人都不能背離本具的善念;一旦心地遭到染著,人與人之間鎮日彼此防範,不是很痛苦嗎?教育,除了包含學校教育、家庭教育之外,環境教育也非常重要。

曾經有位老師帶著中學生做關於環境好壞與影響的實驗;他將全班分成甲、乙兩組,每組各有三片麵包,甲組的學生每天對著麵包讚美,乙組則是對麵包怒罵。

數日後,觀察兩組麵包的變化,發現結果截然不同:乙組的麵包,全部長滿了墨綠色的黴菌,顯得很髒;甲組的麵包,雖然也長了黴菌,但是沒有那麼髒,甚至還長出淡淡粉紅色的黴菌,看起來蠻漂亮的。這個實驗結果,讓人稱奇,足見環境的影響力。

由此可見,人人口說好話、身行好事,就會感覺周遭的氣氛很愉快;心想好意,發自內心虔誠的力量,對天地萬物確實會有感應進而造成影響。所以我們應該要虔誠地彼此祝福,美善的心念會形成共振,上達諸佛菩薩聽。

此外也要用心教育孩子,千萬不要認為孩童年幼無法理解,其實環境的薰陶,能夠發揮很大的潛移默化的力量。

有位慈濟小學三年級的小朋友,名叫小宇,有一次,他的父母為了一點小事爭吵得不可開交,媽媽一氣之下跑進房間,而爸爸也氣極敗壞地坐在客廳,互不理睬。

這時小宇對爸爸說:「爸爸,你是大人,大人有大量,不可和女生吵架。」爸爸一聽,覺得有點慚愧,心門一開,滿臉氣憤轉為笑容,把兒子摟過來說:「謝謝你!」

這時,小宇又跑到房間向媽媽撒嬌,還伸手摸摸媽媽的頭說:「媽媽,原諒別人就是善待自己哦。」媽媽感覺孩子那麼的體貼、窩心,氣也消了,夫妻又和好如初,多麼幸福!

我曾譬喻,孩子的心地如同一面鏡子,要把鏡子保護得一塵不染,才可以清楚地映照出世間萬物。我們都有如孩子般純淨的心地,但願人人都能以純真的心,彼此祝福;若能感情融洽,生活自然輕安祥和。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