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諒-台灣的希望

0觀看次
A- A+

攝影/白崑廷

人人能夠原諒別人,社會才會祥和。

當年,我弟弟在軍中被人失手打死了,那時我已經出家了,媽媽很傷心的打電話給我說:「你弟弟發生事情了!」我問:「發生什麼事?」她哭得很悲慘的說被人打死了。

我告訴媽媽:「死,在佛教中叫做『往生』,也就是『捨此投彼』。人生『死是生的開頭,生是死的起點』。他和您的緣就是如此的短,緣盡了他就走了,您心痛是難免,但若換個立場仔細想想──對方的媽媽看到自己的兒子打死人,她的心一定會很內疚、很痛苦,除此之外,她還要擔心兒子被判處重刑。這種心比您還痛苦啊!所以您要原諒他!原諒別人我們的煩惱才能解脫,心才會輕安!」

母親說:「難道就如此作罷?」我說:「最好是這樣,因為能這樣就彼此解脫了。」媽媽回道:「好吧!我儘量做就是。」我說:「最好在上軍法庭時您也能出面,如能減輕對方的罪刑,您也是功德無量啊!您把這些功德迴向給往生的兒子,比請人來誦經還有功德──救人一命,功德無量。」

結果媽媽在軍法庭上主動站出來為對方說話……如此不但減輕了對方的罪,也讓軍方減少了很多的麻煩,整個事件就如此落幕。

因為媽媽有這分寬大的心來原諒對方,所以受到軍方非常的敬重,這就是肯付出,就能得到別人的尊重。否則人已往生,再去計較、爭執,只是徒增人與人之間的怨恨與煩惱罷了;我們如果能把這些恨、怨、煩惱解開,也就是解脫了。

很多人遇到類似的事件來問我,我都會把這個故事告訴他們,他們聽了也都有同感。我們有位委員的父親在路上行走時被轎車撞死了,她想:師父的媽媽在兒子被人打死時,都能以寬大的心胸去原諒別人,我的父親已經八十幾歲了,如果再讓我的兄弟去和對方爭執計較也徒增煩惱。所以她苦口婆心的規勸兄弟,她的兄弟感到很疑惑──真的能如此寬大的去原諒對方嗎?

那天我正好上台北,這位委員邀了她的兄弟一起到分會看我。他們說:「對方開口要賠償多少錢,可是我方要求多少錢……」我問:「你爸爸一條命價值多少?為什麼要談價格呢?」他們聽了也有同感──為什麼要將爸爸的命拿去和別人討價呢?因此他們不再堅持賠償金額的多寡,只是要求對方以後開車務必要小心,千萬不能再喝酒。對方看他們很寬大的原諒他,非常的感動;而這位委員的家屬們,也把對方所賠償的錢,捐出來做濟貧的工作。

我常說,人生要知足,看看尼泊爾、衣索匹亞、孟加拉、泰北難民村……貧窮、多災多難,可憐啊!當一個人有福、有力量的時候,如果不趕快把握福報,發揮使用權,有朝一日由不得自己的時候,豈不感到遺憾!

我們要知福、知足,目前台灣什麼都不缺,只欠缺愛和祥和──台灣現在最需要的是祥和,最重要的是人與人之間那分坦然的大愛、彼此的原諒。只要我看到慈濟的活菩薩有這麼多,能把這分大愛奉獻出去,我就覺得台灣很有希望。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