繪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 陳怡君
20150413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908集
佛德圓種智具足,
如應身相好莊嚴,
口說法具四無礙,
意德圓俯察群機。
佛陀修行,德已經圓滿了,「一切種智」都具足了。佛陀的德行,是長久以來所修,長久以來造福人群,為人群眾生而付出,無央數劫以來無法計算。付出於外,就是福;從發心開始行善,所得就是德,這是福德雙修。
佛德圓,一切種智具足了,因緣成熟就應身來人間。佛來人間,他的身態與人類一模一樣;不過,讓人看了就打從內心起歡喜,他的身相具足莊嚴,「應身相好莊嚴」。
佛應世人間,不論外形相貌、內具的智慧,迥異於一般人;所以,成佛之後,莊嚴中仍具威嚴,「溫而厲,威而不猛」,學德很具足,為人人所尊重。
佛在眾生中觀機逗教,不離一實相的道理,口說法具「四無礙智」──法無礙、詞無礙、義無礙、樂說無礙。
佛陀說法無礙,說法的內容,意義深奧;但是,隨眾生機而聽得懂、聽得進。佛陀的悲心,希望眾生了解人間生死無常,否則五道輪迴苦不堪,人人接受這個道理,能夠轉苦為樂。
「苦既拔已,復為說法」,讓大家通達了解道理,然後修三乘為一乘。「過去是應你們的根機,現在要說我內心的真實法」,這是佛在靈山會的宣告。佛陀已經開啟他的本懷,正直捨方便,捨棄方便法,直接說真實法了。
佛陀一生的說法,一心一意要俯察天下眾生群機。大根機的菩薩,佛陀就要很用心,讓菩薩向著這條菩提大直道的路再更開闊一點,意念再廣大,希望他們在菩薩道走得更穩,直向佛的境界。
就像天上的雲雨,能滋養大地上的藥草、叢林。藥草就是應眾生的病,不論是卉木、藥草,無不是藥,大地就是供應給眾生讓生命健康地生活下去。
佛陀譬如雲,應身來人間,就只為了普降法雨。大家一定要相信,佛陀應世人間必有大用,就是施教法於人群,譬喻雲和雨。人人心地隱埋著的種子,久來乾旱了,需要法水滋潤而能夠成長起來,成為功德林,或者是大福田。這就是雲和雨,對人或者是大地一切萬物的大用。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