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法華經 藥草喻品》 性分大小 所潤是一

0觀看次
A- A+

繪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


20150409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904集

五乘體相根性不同,
如來法雨所潤是一,
大地所生種物無量,
雲雨能潤澤無差別,
各得滋茂不自覺知。

佛陀用五乘法,施教社會人間的眾生。若是在家菩薩,就教導他們行十善、持五戒;即使在家菩薩也能發心立弘誓願,行在菩薩道上,這是大根大器,大根器就接受大雨量。

小根器的人行十善法,就在身、口、意三業中,身三、口四、意三,他能開展得很大。身三,不只是不殺、不盜、不淫,他還要受持戒法,在人間身體力行大善法、修清淨行,完全以清淨的身行大善法。

法從佛口出,隨各人的根器大小來接受。社會人群要看他的大小根器,以接受佛的教法,聲聞、緣覺、菩薩,其實就在佛的身邊,為什麼還要分三乘呢?佛陀說法,一雨普潤,同樣是說一乘法,卻是三種根機不同,接受的分量就不同,故說「五乘體相根性不同」。法是同樣,「如來法雨所潤是一」,一相一味,雨下來的相,同樣是淡而無味,卻是由不同的根器接受。

「大地所生種物無量」。在大地是「能生」,萬物是「所生」。這棵樹生在大地上,樹要著地,大地上要有樹木的種子,若種子隔空了,隔離土分就長不起來,無法生根展枝,所以種子要依靠大地。

種子落大地,加上空氣、陽光、水分等等的緣,這棵樹才能夠成長。不只是樹,我們每天眼睛所接觸到的,哪一項不是大地所生成的呢?大地能生一切萬物,萬物是受大地所生,道理很淺顯。

「雲雨能潤澤無差別」,雲若集中起來,就會降雨,普澤種種的類、形、相、體,不論什麼類,什麼形相,同樣都能得到雨水的普遍潤澤,故說「各得滋茂不自覺知」。每天在生活,不覺知水分對我們的重要,若是一天沒有水,日子就很難過了,何況一輩子呢?

生在人間,我們要按照規則、道理走,我們的心地,人人本具的佛性,需要法水來滋潤、洗滌我們累積已久的塵埃、無明;法的清水,同時也能滋潤我們的慧命。

大地所受的是根本的大法,還能供應給所有眾生,以及所有地上一切萬物。天能降雨,地能載物,又接受雨滋潤大地,供應萬物,這實在是天地造化,非常奧妙不可思議。

「眾生佛性及所受佛法無差」,佛法是無差,但是隨各人的習因;我們所薰習的因,「緣起果報」,因緣會合了,我們若清楚過去的習因,就要趕緊用功。雖然過去結了不好的緣,現在受這種苦果。但是,法入心來,好好用心接受,消除往昔的業力,現在精進用功,對我們就很實用。
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