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法華經 藥草喻品》 一雨所及 皆得鮮澤

0觀看次
A- A+

繪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 陳怡君


20150408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903集

秉慈運慧小不過分,
乘悲啟智大不減少,
五乘各得增長得益。

佛陀悲心運用自如,隨機逗教教育眾生,就如空中密雲雨露,只要有雨來潤濕,隨著大地種種的根與枝、葉等來受潤。就如佛法在人間,隨順眾生根機受用,佛陀的法能夠適應不同根機的人;這就是秉慈運慧。

佛陀的慈悲,希望人人能夠幸福,去除煩惱,心時時安穩自在中,這樣的人生是最有福的。這就是運用他平等的智慧,人人得福。

「小不過分」,雖然他的根機很微小,要給他的法,也剛好是這些小根器的人所能接受到。同樣是感冒,幼兒、少年、大人,藥量卻是不同的。淺薄的根機,他所受到的是淺薄的法入心,慢慢隨法增長,這是漸教。漸漸隨他的根器所接受的法,慢慢成長,所以「小不過分」。

小根機,若是一下子就給他大法,也無法適應,反而會傷害到他的善根。所以,佛陀的智慧就是慈,慈是佛的根本;再來運用慧,慧就是「用」。「本」是慈,慧是「用」,讓小根小器的人也能夠受法,漸漸生長。

佛陀也要「乘悲啟智」。眾生的苦難,有的是心靈的災難,有的是現象境界的災難,或者是長年累月貧窮苦難,或者帶著煩惱無所事事的苦;要救拔他,佛陀就要起於大用,乘悲啟智,運用法,啟動很多人的愛,拔除芸芸眾生苦難;這時候就需要大根器的人發大心、立大願,大法施教眾生,「大不減少」。

大根器的人所接受到的法很大,希望能再發大心。除了獨善其身,還要兼利他人;不是小範圍,是普天下,不是今生此世,是來生來世,這種弘誓願。「四弘誓願」──眾生無邊誓願度、煩惱無盡誓願斷、法門無量誓願學、佛道無上誓願成。上求下化,還要契入「四無量心」,無緣大慈,同體大悲、大喜大捨。這種大法,付託給所有的弟子,所以是「乘悲啟智」,要人人趕緊頓悟、體會、發願,所以「大不減少」。

「五乘各得增長得益」。佛陀所說的教法,小根機的人就接受小法,慢慢增長;大根機的人接受佛陀的大法,馬上立弘誓願,啟大悲心,慈悲喜捨,入人群中去。這就是佛陀施用的法,適應五乘各得法益,不論他的環境在哪裡,他的根性接受佛的教理,都能得到利益。
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