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法華經 藥草喻品》 破有法王 出現世間

0觀看次
A- A+

繪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 林美蘭


20150331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 / 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896集

述明如來無量功德,億劫說不能盡,
當知佛恩普被,猶如雲雨靡不覆潤。

大悲佛陀世尊如來,為眾生來來回回人間,佛陀為眾生所付出的一切,時間曠劫難數。無量數的空間,在四生五道,他都是把握因緣;哪一道有因緣,他悲憫眾生,深心念念不忘。

有因緣,他就到任何一個地方去救度眾生,或者做救度眾生的因緣。有因緣去布種子、去耕耘,因緣結束了,再等待時機,這就是佛陀在任何空間、任何時間,都是應機、應時,應空間需要而化度眾生。如來無量的功德,用億劫的時間都說不盡,佛德浩瀚,我們眾生一定要有感恩心。

「佛恩普被,猶如雲雨靡不覆潤」,只要因緣具足,雲雨遍灑下來,任何空間都能得到雨水的滋潤。沙漠地帶氣候乾燥酷熱,也沒有因緣下雨;因為那裡的氣流、氣候不具足,也就是因緣不具足,雲雨不集。

因為缺因緣,就不具足。常說眾生共業,人人要有一個很平衡的心靈順調,才能感得四季調和、四大適時,這也與眾生業力有關。無緣眾生不能度,就像氣流不具足就不會下雨的道理一樣。所以,佛陀的悲憫就是要與眾生互相感應,眾生有虔誠的心,佛陀有感,自然眾生就能接受法。

一句話說:「師父引進門,修行在弟子。」佛陀儘管一視同仁,將這麼豐富的法普遍潤澤在世間,有心的人,他信仰佛法、接受法來化度;無心的人,他排斥佛法,就不願意接受,這種無緣眾生也不能度。所以,佛陀要觀機,觀時機,要造緣、投緣,等待時機來度化眾生,時間曠時長久。佛陀的慈悲無量,所累積的功德「億劫說不能盡」,佛的恩德真的是很大。

我們聽法之後,聞、思、修,要心心念念於佛法,遇到境界,就想起佛陀的教法。現在這個大環境中,道理就如佛所言,證明佛陀的智慧;我們不要懷疑,要趕緊修行。

前言:「念何事,思何事,修何事;云何念,云何思,云何修。」我們接受佛法之後,一定要念、思、修。對佛陀的教育若有感恩心,自然我們念念不離佛的精神,細細思考身外的境界,好好融入我們的內心,身體力行。

念、思、修,聽法之後要好好放在心裡,叫做念;看到境界,好好地思考,叫做思;思考之後身體力行,叫做修。如此,我們就能常常浸潤在佛法中,在生活中成長慧命。生命是隨著時間消逝,慧命則要從佛法的念、思、修中增長。
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