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法華經 藥草喻品》 聞法持戒 後生善處

0觀看次
A- A+

繪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 陳怡君


20150322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887集

五乘眾生得聞法,
現世離苦受安樂,
並知正因緣果報,
明諦理現世安隱。

天乘、人乘、聲聞乘、緣覺乘、菩薩乘,稱為「五乘」。「乘」就是方法,接受方法,我們能通達道理,叫做乘。

天乘,依佛陀所說的十善法修行,可以得天福。若修天福,我們心意要清淨,不貪,還要布施;不瞋,要心寬念純;不癡,要轉知識為智慧。要從我們的心意好好地預防,身體所做的自然都是清淨,在人間循規蹈矩,身行沒有傷害他人,就是利益人間,這叫做十善。十善,造福人間,就能生天道。

若是人間法,佛陀就教人守五戒。五戒,就是不殺、不偷盜、不邪淫、不妄語、不飲酒,也是十善中的五戒。雖然沒有很積極的去布施,還能守著我們做人的規矩,這就是人天道的五戒。

不論聲聞、緣覺、菩薩,按各自的根機受法,向著修行的目標而去,叫做「五乘」。「五乘」都能聽到佛法,「現世離苦受安樂」,今生此世就能離苦。因為人生苦,除了生活物資欠缺的苦,最大的苦就是內心的苦。世間這麼多的無常苦難,唯有法能去除,法能安我們的心。

大自然法則,我們要知因緣果報,才能了解怨、憎、會。唯有了解因果,甘願受,還要虔誠懺悔。雖然還在苦磨中,心放寬了,甘願接受,自然就離苦了。

苦的,要甘願消除,就要積極為善。在苦中,做對人有利益的事,還要改往修來,虔誠懺悔。過去是這樣的因緣,了解因果,要自我警惕,不要再造惡了,要趕緊修於未來,心安就快樂了。雖然很苦,也是會過去。

「明諦理現世安穩」,我們若能明諦理,諦就是真理,很透徹了解道理。面對五濁惡世的芸芸眾生,我們更要明道理,才能得安穩;若不明白道理,可能瞋恚、愚癡不斷延續,世間的濁氣就會愈來愈重,影響人心去造作。

造因,一定會結果。要趕快接受雲雨滋潤,已種的善種子,要趕緊自耕心田。青山無所爭,福田要用心耕,要好好把握時間,真正證明我們修行的方向。
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