繪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 陳怡君
20150321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 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886集
天空密雲,藥草卉木大小不同,
譬喻五乘,根有利鈍行有勤怠,
習因淺深,與卉木等均得善利。
藥草在山河大地,山河大地就在天地間。天有五恩,有空(間),有地、水、火、風,大地;我們生活在天地之間,天地生養萬物,人類依靠萬物生活,所以要時時體會天地恩德。
「天空密雲,藥草卉木大小不同。」天空的密雲,雲湧才能雨下。下雨了,天地萬物都能受到滋潤。藥草卉木大小,根枝不同,就像眾生各有各的根機、見解、觀念,眾生根機也是利鈍不一。
這是譬喻五乘的根有利鈍,行有勤怠。佛陀應機施教,因為眾生根機不整齊,所以佛陀要用五乘法。五乘法──天乘、人乘,小乘、中乘、大乘,五乘合起來就是五種不同的根機。佛陀應眾生根機,施五種教法。
鈍根機的眾生,跟他說一件事,無法立即領受體會,佛陀要很有耐心地,一而再、再而三,用言辭譬喻,對鈍根的眾生施小法,這是佛的慈悲。
利根機的人,佛陀就為他說大乘法,法入心了,願意身體力行;修行過程中是勤精進或者懈怠?這就是根有利鈍,修有勤怠。
「習因淺深與卉木等均得善利」,習就是修行。常常薰法,法聽懂了,還要安住我們的心,改好我們的習氣,修好我們的方向,不要偏差,這叫做習因,還要培養大乘根機的種子。種子又分深淺,信有深心,根就會深;根若不深,表示還未深心信解。
若是深心信解,我們的習因就會深,若沒有深心信解,儘管「知道、知道了,我要這樣修」,但是根不深,紛紛擾擾的煩惱無明一來,信根就動搖了,這叫做習因淺。
倘若信根扎得深,與卉木叢林裡的藥草一樣。天空的雲密集過來,降雨落地,就如法,法是平等,隨根機利鈍、習因深淺而潤澤。受法的人,根機深淺各自有別;就如藥草卉木一樣,各自吸收。
佛法應眾生根機,因為眾生根機不同,才有五乘法,但五法實為一乘法。眾生根機利鈍有別;勤精進的人,他的信根就較深,受法就更多;若是懈怠的人,根機較鈍,習得較淺,能接受的法就較少。就如大地,卉木吸收的水分較多,而若是花草,它所能吸收的水分就較少;不論是多或少,均得受潤;這要看我們聽法、修行的根機。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