攝影/楊國華
人心,就如一畝田,你撒下什麼種子,就會得到什麼收穫;我們必須好好培育、照顧清淨本性的種子,心地的福慧才能增長。
人生在世,最苦的莫過於病痛,想要解脫病痛就必須仰仗醫護人員。尤其只要有任何的傳染疾病,當大家都聞之色變,避之唯恐不及時,醫護人員卻必須站在最前線,直接與病人接觸;無論再危險的病症,都要克盡一己之力,及時地搶救生命,由此可見醫護工作辛苦的一面。
隨著時代的變遷,醫病關係愈來愈受社會大眾重視,醫師除了精湛的醫術之外,也需顧及待人處事的藝術,才能從容面對不同的病患。感恩愈來愈多的醫護人員有此共識,不但力求自我充實醫療新知,更具備充分的大愛,細心地為病患服務。至於病患,若能多一分體諒之心,那麼醫病關係良好,也將會是善的循環。
早年,林俊龍執行長在擔任大林慈濟醫院院長時,曾分享一個案例。他說:有位老婦人心絞痛發作,一早來找林院長看診。他問這位老人家:「您的心絞痛是什麼時候發生的?」她說:「昨天晚上,我都快痛死了。」
林院長嚇了一跳:「妳怎麼沒有趕快來醫院就診?」老人家就回答說:「我知道醫生很辛苦,你們常常看病看到連飯都沒吃,也沒休息,難得晚上可以好好睡一下,就不要吵你們了,所以我就一直忍,等到天亮了才來。」林院長聽了好感動。
看看這位老人家能放寬心量、體諒他人,多麼令人感動。但林院長也談起,有位中年人頭痛半夜前來急診,問他頭痛多久了?他說:「十多天了。」再問他:「為什麼不早點來就診?」
他說:「白天要去工作。」院長又問:「那為什麼下班不趕快來,拖到半夜才來?」他說:「下班時,感覺不怎麼痛,就不想來;現在反正睡不著,就想來看看醫生。」
人心各不同,心念就是心中的種子,自私的人總是事事為自己設想,以自己的立場為考量、凡事計較,最後苦的還是自己;若能擴大心量,懂得體諒別人、事事感恩,就是有智慧的人。
人人都希望擁有幸福。福,需要時間累積,心地善良的人,就會把握時間多造福;倘若人人懂得善解感恩,那麼社會就能祥和無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