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法華經 信解品》總持善法 化導眾生

0觀看次
A- A+

20150216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863集

繪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 陳怡君

以諸如來斷諸欲樂,
菩薩心志善能總持,
諸佛一切所說之法,
化導眾生是名志力。

佛陀的心境清淨,如虛空靜寂清澄,不受世間一切的欲樂所染著,佛陀教育眾生的目標也是如此。他自己要先斷除欲樂,才能用這樣的教法來教導眾生。

佛陀對眾生的教育非常微細,淋漓盡致。在佛陀本身,大圓鏡的智慧,照徹一切,非常清朗。「以諸如來,斷諸欲樂」,因為如來的心沒有一切得失煩惱,沒有世間欲樂的念頭,用一片清淨無染著的心來教導眾生。

小根機的人能夠了解,大根機的菩薩更清楚,因為菩薩心志,發一念心,道心不退,長久以來不斷受教,法綿綿連連,沒有漏掉,從這條漫長的菩薩道路走過來。現在,釋迦佛成佛了,菩薩本來心志已明,面對佛所說的教法,一點即通。

「菩薩心志善能總持」,菩薩的根機很高,人間菩薩的根機也很高,一聽就能了解,就能發心立願。這種心志善能總持,佛陀所說的法,他能聞一知十,或者聞一知千,要看人人的根機。

「總持」,總持一切善,斷一切惡,就是總一切諸佛所說的法,化度眾生。這就是菩薩的心志,他有這樣的大願、這樣堅定的意志。他聽法,入人群造福在人間,是非明白、法都清楚,叫做「能總持」。

「諸佛一切所說之法」,諸佛所說的法,在菩薩的內心都已經很清楚了。所以,菩薩的使命就是「化導眾生」。「是名志力」,志力就是菩薩心志。善能總持諸佛一切所說之法,能夠化導眾生,叫做志力。

我們立志之後,還要有五根五力,有信根,就要有信力,有精進根,就要有精進力。總之,發心若沒有力量,很容易受外面的境界所誘引,懈怠的心一浮現,精進的念就退失了。所以,信根要有信力,精進根要有精進力,五根、五力,要好好受持。

「以諸如來斷諸欲樂,菩薩心志善能總持」。我們已經發心行菩薩道,菩薩的心志要很堅定,我們還要總持一切法,持一切善令增長,持一切惡令不生;善惡分明,才能成就一位菩薩。「諸佛一切所說之法」,無不都是要化度眾生,我們必定要用盡志力,弘揚佛法,救度眾生,才是真報佛恩。
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