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法華經 信解品》持如來戒 如淨明珠

0觀看次
A- A+

20150207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 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854集

 

繪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 張嘉玲

心常念戒憶持無忘,
不作諸惡是名持戒,
防非止惡持如來戒,
能防止身口意之惡。

修行最重要的根本,就是要知戒、守戒。我們凡夫就是不斷犯戒而不自知,所以愚癡、迷茫,不斷輪迴在五道四生中,就是因為心不知戒。不聽法,怎麼會知道戒呢?所以,我們聽法要聽入心,入心的法,要時時提高警覺,對的要堅持向前前進,叫做精進。佛陀所教法,聽入心理解了,就要眾善奉行。了解這是錯誤的不能做,就要及時停止,叫做防非止惡,也就是諸惡莫作;不造惡因,自然不得惡果。我們播善因,自然遍功德田,就是福的果報,我們學佛法要很謹慎。

心要常常念戒,「憶持無忘」,不要聽過去就忘記了,否則聽再多的法,同樣都是漏掉了。凡夫心不常念戒,就漏失了,心如在地獄道,如在餓鬼、畜生道,三途之苦都是由不得自己,這就是人間。「憶」就是常常記得,記得我們一定要受持戒法,要很透徹了解人生是無常,不必爭、不必取,爭取得太多了,就容易漏落凡夫,漏落三途,這就是苦難,我們一定要把法放在心裡。

「不作諸惡」,不要有惡業,「是名持戒」,人生足夠就好了,何必作無謂的爭取呢?一不小心結怨連仇,造作很多惡業,對自己有傷害。明者要潔身,對道理都很清楚了,我們就要懂得自愛,人間的名利地位要淡泊一些,看淡一切,心要堅定持淨戒,自然就不作諸惡,不會去造作惡,才是真正的持戒,才能防非止惡。

不對的事情來到我們面前,若是有持戒的人,自然時時就能憶持,馬上防止外來誘引的欲念;或者自己內心浮現一念貪,也能及時止惡。只要你能憶持,不忘守戒,就是持如來戒;惡法來到我們面前,馬上停止,叫做「持如來戒」。

「能防止身口意之惡」,我們若懂得好好持戒,身口意這三業,自然就能防非止惡。身體去造作、口頭與人說的,或者是心念所貪,口出言、身行動,一不小心就造惡了。若時時心念戒,憶持無忘,自然我們就懂得防止身口意之惡。

經文有說:「戒為無上菩提本,故當一心持淨戒。」一切道若沒有戒,內心沒有好好受持,外沒有好好防止,方向就偏差了,我們必定要以戒為師。覺悟的根本當一心持淨戒,我們行大乘菩薩道更需要持戒。
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