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0109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 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847集
繪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 陳怡君
離煩惱垢染得清淨法,
如三乘聖人所受持法,
戒定慧解脫知見無畏,
無為無漏法及聖道諦。
修行如何離諸煩惱垢穢?是人人要努力的方向。常說眾生有八萬四千煩惱,如塵沙惑般的煩惱無明,以致習氣一直無法放下、清除。煩惱未盡,法就無盡,一直要到眾生煩惱盡,法才能盡。法本來是體空,無相無形,回歸自然,哪有什麼法呢?只因眾生還有煩惱,很多的法就隨眾生煩惱而生。我們若能離煩惱垢染,自然得到清淨法。
如何才能回歸清淨法?我們受持要如聲聞、緣覺、菩薩這三乘聖人。雖說聲聞是小乘,緣覺是中乘,菩薩是大乘,分成小、中、大乘,但是大家開始修行,也是要從去除煩惱無明開始。佛教徒從初發心入佛門聽法,就要守五戒十善,殺、盜、淫、妄、酒五戒不犯,就清淨了。
戒定慧解脫知見無畏,離煩惱垢,得清淨。「戒定慧解脫」,我們凡夫若好好受持戒、定、慧,就會很安穩自在;何況緣覺、菩薩?緣覺了解道理之後,無明去除了,煩惱無明不會再犯。
「戒定慧解脫知見無畏」,達到「無為無漏法」,這已是菩薩的境界了,也就是「聖道諦」,聖人應該走的真理路。我們一般凡夫也要持戒,不論五戒或者戒、定、慧,還要「解脫知見無畏」,離煩惱垢染,真正得到清淨。
所謂「無漏無為」,「無漏,觀四諦空」,「苦集滅道」,一切都是空。「無為」是「觀十二因緣空」,其實只要我們守持好戒律,哪有「一念無明生三細」呢?人的生老病死也就沒有了。所以,我們要守好戒定慧,「諸法無漏」。
「以性空故,本來清淨,沒有滲漏」,沒有漏掉。本來這麼清淨,清淨就是什麼都沒有,哪有漏呢?「無有作為」。本來法就是如此清淨,哪有什麼好作為?「如是思惟,不生喜樂」,一切皆是空寂,無生無滅,無大小,無漏無為,多麼空妙的道理。
總之,學佛要從離煩惱染垢開始,若還有煩惱,再多的法都說不盡;離了煩惱,什麼法都沒有。我們的心境清淨,一切法歸於無形無體。所以,我們要用功修行,脫離無明,清淨一切煩惱,就是三乘聖人所受持的「戒定慧解脫知見無畏」。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