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0106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 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844集
繪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 陳怡君
知法而不信解,
如受雇數家珍,
見家財寶滿屋,
不樂為己所有。
知道法,但是不肯用心信解,就如受雇為人點數家珍;如同珠寶金飾的巧匠,將鑽石、珍珠、瑪瑙種種的寶物鑲嵌在精心設計的戒指、手環或項鍊上,雕工精細,燦爛奪目。買賣之間,鑑定有數億元的價值又在哪裡?
此世大富大貴的檀彌離,過去生成就四位比丘成就道業,今生皈依在佛的座下,在這之前也是看見佛就起歡喜心,捨去一切,心清淨,聽佛法就能解悟。所以,知法一定要信解,知法而不信解,「如受雇數家珍」。就如世間人迷在這些珍珠、瑪瑙等等的寶物,卻不知寶物的來源,破壞大地,造成人間衝突。
「不樂為己所有」,就如貧窮子一樣,長期的流離失所,來到這座富家大宅,受長者接引進來做事,雖然看到滿屋子的財寶,並不認為「這是我應得的」。我們修行,要真正用心付出,人人的內心都擁有無量財寶,不必破壞山河大地,七寶都在自己內心,我們要懂得運用;知道而不會用,與那顆石頭又有什麼分別呢?
發現自己內在擁有的財寶,要好好地用心精雕細琢,它本來就在我們的如來藏裡,不必向外付錢租用保險箱。其實,人人的內在都很充足,既不需破壞大地,也不要花錢購買。雕琢師是我們自己,精巧的手藝也是我們自身所有,若好好地將內在的寶藏拿出來使用,將沒有價值的膚淺表皮去除,鑽石也會現前。
鑽石現前,我們再用精工設計雕琢,也會價值連城。在我們內心,法寶就在我們的真如藏裡,來去自在。我們不是為別人數家珍,而是要找出自己內在的寶藏。
知道寶藏是自己的,就要充分利用;否則,永遠都是空的。從佛法中取得,能讓我們擁有無量的智慧,造福人間,修慧也在人間,只要我們肯用心。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