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1229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 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837集
繪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 林美蘭
無量珍寶不求自得,
依正自造福富足具,
是過去世從一導師,
慈懷循教勤修善法。
「無量珍寶不求自得」,珍寶是人人所期待、所追求的;不必追求,許多珍寶就湧現在我們面前,是多麼奇蹟且歡喜的事情啊!這是譬喻,世間豈有不勞而獲的事?
這一生若想擁有很好的事業、很理想的環境,就要很認真,賣力打拚;除非過去生中所造的福業,與這對父母有緣,依報、正報在個家庭。原來父母的家庭很富有,一生下來自然有很豐厚的家產,享受很好的物質生活。
感覺生意這樣輕輕地做,利潤重重地來,也要自己有這份福業,故說「依正自造福富足具」。依報、正報,都基於過去生在人群中有造過福業,所以福富足具,很圓滿。
人間的自然法則,真理是永恆不變;不變的是時間,時間永恆。其實時間無形,同樣有日出日落,這種道理是永恆。空間也是永恆,不論地球如何變遷,大地如何生滅,卻仍在永恆的宇宙虛空中。不論我們生在哪一個國家、哪一個地方,都沒有超出宇宙虛空,天地還是永恆的。
不論是時間、空間,人與人之間,自然法則永恆不變,佛陀發現這個真理;但在不變中,仍有變易,就是一念間在變。眾生共造業力,就是從那一念無明開始,而讓我們有依、正二報。因緣果報在人間,各人的生活,生態、心態都不一樣。有的生在富有的家庭,有的生在和平、幸福、快樂的國土,有的生在多災多難、貧窮苦難的國度,一切都由不得自己。
「過去世從一導師」,同一個法,能夠普及人間。過去佛陀「慈懷循教」,用慈悲心循循善誘,讓大家接受這個法之後,累生累世勤修善法,此生才能得人身、遇佛法,又能夠行菩薩道,就是過去生有這樣的因緣。
在同一個時代,有人禍、有天災。菩薩有緣的地方,「緣起」就是付出;「性空」,我們了解道理,知道人間一切幻化,雖然時間、空間永恆,即便人間擁有一切財物,也不過短短幾十年而已。用這些財物去為人群付出,才是永恆。
所以,我們將佛法收納進來,就是勤修善法,也就是「入」,自然「無量珍寶不求自得」。人人內心擁有豐厚的心靈財富,看到眾生苦難,大家合力安頓物資,也安穩眾生的心。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