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1228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 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836集
繪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 張嘉玲
毫釐之偏,差之於千里;
聖凡之差,迷之於背覺;
向正之道,則是知歸途;
求真向大,通達真實法。
每天聽法,法是否有入心呢?心要時時調整,否則毫釐之偏,就差於千里。看看時鐘的指針,一天二十四小時,無論時、分、秒的指針怎麼移動,它的中心軸還是定位不變。同樣的,不論天地如何輪轉,我們的心還是永恆。
經典說,偏在五道四生,或者修行「二十年間」;一念無明,內心的方向偏了,就輪迴在五道之中,何時才能回歸呢?
我們未來的時間還有多長呢?今生此世,短短幾十年,但是來生來世,我們是否會偏離中心?有多遠?就不得而知了。不論未來生在五道中還要輪轉多久,我們現在的中心思想一定要正確。
就如釋迦牟尼佛,他生生世世都是行菩薩道的這一念心,道心堅定,毫釐不偏,永遠都固定在同一個位置,也就是本覺。他的覺性不偏差,而我們凡夫卻是覺性偏差,如同時鐘的中心偏離,就亂掉了。
這是「凡聖之差」,凡夫和聖人只差在「迷之於背覺」,就在覺與迷之間。我們若是背覺,就合塵了,要再回歸本覺,就要背塵合覺。所以,聽法就是要覺,覺悟我人生的方向不要偏差了,一偏就迷了,與覺悟就背道而馳了,要再回來就很困難了。
所以說「迷之於背覺」。人人本覺善良,就如聖人的心,只是一念偏差就迷了,與原來清淨的本性悖離了。我們現在修學佛法,就要回歸正道來;若人人都能知道回來的路,心不偏向,未來的人生去向就不會悖離了。所以「知歸途」只有一項,就是「求真向大,通達真實法」,才是真正我們要走的路。
我們應該要很細心、用心,毫釐之偏,就差於千里。同樣是來做人,道理若偏差了,這是攸關於過去、現在、未來世,不斷在六道中輪轉,苦不堪啊!所以我們要趕緊消滅過去的無明,及時回歸我們本覺的道路。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