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1227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835集
繪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 張嘉玲
眾生心體靈明虛徹,
本來離念等虛空界,
無處不遍即是如來,
平等法身是名本覺。
真如本性在我們的心,心體就是我們的真如本性,用種種不同的名稱,來表達人人本具有靈明虛徹的心體,也就是我們的本性,本來清淨靈明,心無一物,沒有染著,完全清淨透徹。
「本來離念等虛空界」,本來就沒有什麼雜念來困擾我們,也沒有什麼樣的煩惱來誘引,去造作;只是我們一念無明。人與人之間互動,這念無明到底是自生,或者是別人造無明給我們的呢?
其實,心量若打開,心包太虛啊!我們的心體應該能包容一切萬物,這是「等虛空界」,虛空有多大,我們的心量就有多大。虛空之大,能包容天地萬物,我們的心也應該心包太虛,不要讓心路被世間的煩惱給塞住了。
我們的心「無處不遍即是如來」。心量要很大、很開闊,可以「無處不遍」。如來的心是如此,如來的法,也是遍滿虛空;人人平等,事事物物都平等,叫做法身,這是天地萬物的真理。
高山,大海本來都一樣,是我們凡夫起分別心,為它取名。本來就在人間自然界,是我們起了那分不平等、不自然,佔有的心態,造成人間無數的苦難。
我們的本覺心體,心體本覺是靈明虛徹。本來生在人間應該人人平等,人人各有所住。人生的心態只在一念間。有的人不只環境富有,又富有愛心;有的人環境不富有,卻是心靈財富滿滿,可以去付出,釋放出清淨無染的大愛,讓人感受人生的情;而若極端的人,就是心靈不斷複製這種無明、煩惱。
所以,我們學佛,要學得原來清淨的心靈本性,我們若能體會人間的道理,撥開無明,這條心路歷程每天都能夠很通徹、很通透。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