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1226 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 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834集
繪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 張嘉玲
自性清淨心源智慧體信,
唯因一念妄動游離本覺,
如來乘大悲法秉慈運慧,
說阿含談方等轉小向大。
「自性清淨心源智慧體信」,真如本性人人本具,真如本性即是我們的自性。無始以前,我們自性的心源原本都是清淨的,人人都本具智慧。眾生與佛的智慧本就三無差別,若能回歸本性,就是智慧。我們的智慧體信是如此清淨,一定要相信。
「唯因一念」,就只在一念心妄動而已。原來靜寂清澄,清淨的心源,卻是一念無明妄動。這一念妄動的原因,來自於「游離本覺」。這妄念的心就是無明,無明一起,就如夢遊人,睡夢中起身走到哪裡?做了什麼事?自己都不知道。我們原本清淨的本性,因為無明妄動起來,如靈魂脫體,向外面放蕩出去。
此所以我們要修行,要顧好自己的一念心。我們聽法之後,回歸本性,心量打開,包容太虛。這種包容的心,人、事、物發生在我們面前,能夠廣納意見,良能合一,彼此又能很和睦,就需要善解。採納各人的優點,形成一股強而有力的力量,這就要從包容、善解中成就一切人事物。
「如來乘大悲法秉慈運慧」,人人用愛心,發揮本具的佛性,就是「乘大悲法」。「人傷我痛,人苦我悲」,「無緣大慈,同體大悲」,都叫做「如來大乘法」。我們人人乘如是法而來人間,「如是法」就是大悲法。
如來清淨的本性,他的能量,就是發揮無私的大愛,也就是大悲法。還要「秉慈運慧」,慈悲就是拔除眾生的苦難,讓人人幸福;智慧就是功能,希望給人人平等的愛。
我們本來的覺性是如此宏觀,但是無明一起,本覺隱覆不見了,常常心量狹小,容納不了別人。其實,人人都有如來大悲法在,也都有與佛同等的智慧,南亞海嘯時,要如何同時救印尼亞齊及斯里蘭卡這兩個國家?一定要「乘大悲法,秉慈運慧」,讓每個地方都有自性清淨的人間菩薩,應用法去救人。
佛陀所說的《阿含經》,在人間事相苦樂參半,眾生共業時,「菩薩所緣,緣苦眾生」,去救拔苦難,這就是因緣果報觀。同時「談方等」,教我們行菩薩道,不只是自利,還要利他,轉小向大。就如貧窮子,一直以為自己很貧窮,其實人人的內涵都很富有。
我們學佛要很用心,不要讓心散漫掉了。「自性清淨心源智慧體信」,自性心源的智慧,唯有我們自己能夠體悟,要真正的信解,也唯有自己,他人無法代勞。佛陀如此教導,也要靠我們自己打開自性清淨心,不要再讓自己的一念無明妄動起來,累積的髒污、惡緣都來不及清掃,又再游離本覺。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