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1129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 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828集
繪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 陳怡君
納納乾坤大,
廣大能包容,
誓宏度眾生,
大乘覺有情;
窗牖窺子身,
顯處明道心。
大地乾坤廣闊無量,能夠包容萬物;其實,人人的真如本性若發揮出來,本覺慧海,天地萬物無不包容在我們的真如本性中。可惜我等凡夫的真如本性,被煩惱無明惑覆藏著。既已接觸佛法,要即刻用心調整好我們的習氣,執著的無明煩惱,要趕緊一項一項的清除、淨化。若能如此,我們的真如才能發揮這分「納納乾坤大,廣大能包容」的作用。
除掉習氣,就要「誓宏度眾生」;我們要發大心、立「四宏誓願」度眾生,四生五道的芸芸眾生都要度化。發宏誓願,大乘覺有情;發宏誓願,就是自度、度他。每天精進是自度,了解道理之後,我們還要身體力行在大菩提道,才能度他。
「眾生無邊誓願度」,我們不忍眾生受苦難,不忍眾生一直在造業,再來共業,這個氣就大了,容易影響到天地之間四大不調。尤其是煩惱業力引起人心不和,世界上的人禍就會不斷發生。唯有趕快自覺覺他,人人互相度化,互相啟發,就是「大乘覺有情」。
人人若有「誓宏度眾生」的這念心,彼此之間體會大乘法,了解天地宇宙萬物的道理,自然就不會去複製煩惱,還能夠成就度眾生的因緣,這叫做覺有情。佛陀也是覺悟之後,為了度眾生,生生世世製造與眾生的因緣。我們也是一樣,有機會就要造因緣度有緣的眾生。
「誓宏度眾生」的方法,是哪個地方有災難,我們就要趕快用方法去付出,讓大人安心;小小的孩子就讓他接受善法入心,人倫道德培養起來,叫做「大乘覺有情」。
就如佛陀視天下眾生如一子,在《信解品》這段經文,從須菩提開始到迦葉尊者,用貧窮子來譬喻。長者從門內望向窗外,孩子的身影就在外面;看出去,也是很遼闊的境界。
佛陀的境界也是這樣,他看到孩子在外面,「窗牖窺子身」,從裡面看到孩子還在外面除糞,做這些粗俗的工作。所以他脫下莊嚴的衣服,開始要去接近,慢慢用小乘法,漸漸地接近大乘法。
就如那位長者脫下他莊嚴的服裝,與這個孩子一起勞作,慢慢地接引他,甚至打開倉庫,讓他看到眾多寶物。用很顯著的方式,讓大家能夠了解菩提大直道,應該就在我們眼前。這種「顯處明道心」,其實條條菩提大直道,人人都本具佛性,我們要走出去並不困難。
我們難得接近佛法,佛陀應身在人間,法也是留在人間,我們應該要將心開闊,發宏誓願,行大乘法度眾生,切莫辜負佛的慈悲。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