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法華經 信解品》淨五蘊 證二空

0觀看次
A- A+

20141127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 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826集

繪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 陳怡君

偏小獨善自顧修身,
眇目視界天地狹窄,
心不寬闊視己自尊,
唯持自身不攀生緣。

我們修行要將心開闊,不能只獨善其身,還要兼顧他人。大家都好,我們才能得到真正的平安;若只為自己,不顧他人,其他人有共業,我們又怎能置身事外呢?

若要平安,人人就要修行;佛陀來人間淨化人心,希望人人的心要能夠開闊,不只是自救,還要救他,人人若能平安,心就得到淨化,如此,才是真正的天、地、人都平安。我們切莫「偏小獨善自顧修身」,修身正念是很好,但不是只修在自己就好了,心要再更開闊些,讓大家更有機會。

「眇目視界天地狹窄」,如若眼界太狹窄,天地也會變得很狹隘。因此,我們要打開心胸,心包太虛,不要再瞇著眼睛只看窄窄的地方。心若不開闊,就是「視己自尊」,只顧自己而已,沒有想到他人。一旦眾生共業來臨時,自己也難以逃過那個劫難。所以,我們要帶動人人開闊心胸,不要以我為尊。

「唯持自身不攀生緣」,我們若只知自顧自修,只是獨善其身,「不攀生緣」,不想與眾生攀緣,自己隔絕人群,就是小乘行者。真正的修行,是要修大乘行。

我們修學佛法,無非就是要自度度人,自覺覺他。我們要發大乘心,自然境界就會很開闊。菲律賓中部遭遇海燕風災,馬尼拉當地的菩薩,還有海內外的菩薩,很開闊的投入到那個地方,大家用心力將他們扶助起來,不只恢復他們的環境,還轉變他們的心,變成一個很亮麗的地方。過去你是你,我是我,現在大家共生息。在劫後餘生的獨魯萬、奧莫克市,變成人人互相很熱情的愛。
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