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法華經 信解品》解內外法 堅定大志

0觀看次
A- A+

20141126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 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825集

繪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 張嘉玲

宿命智德善權方便,
教化以漸解內外法,
始終不搖堅定貫達,
建立大志教以契合。

「宿命智德善權方便」。「宿命」指的是過去生、今生、未來生,對我們凡夫來說是很渺茫。但是佛陀非常肯定地告訴我們,人人過去都是一樣的生命,不一定是生在人間,過去在六道或者五道四生中,無不都是生命;總而言之,生命是過去所累積。

所謂的宿命智德,是說釋迦牟尼佛,生生世世追隨眾生輪迴在任何一道。他不是帶業去,而是發大心願去接觸受業眾生,用心去教化,生生世世都在生命群中付出慈悲、智慧,所以累積來的就是智德。

因為覺者的宏願,任何眾生只要因緣成熟,他便到任何一道,累積的德無不通達。「教化以漸」,佛陀不忍眾生苦,就要很有耐心作不請之師,到任何因緣成熟的地方,用種種方便去教化。要有耐心,就要「以漸」,用方便教法,用「漸教」。「漸教」就是慢慢來,隨其根機,用耐心來陪伴、教化,讓他能解內外法。

內法,就是讓我們了解生命。生命在五蘊中,嬰兒從生下來開始就有五蘊。從小開始,六根對六塵,這種與生俱來的感受。「教化以漸解內外法」。自身的色、受、想、行,都關係到我們的意識;我們體內是不淨的,心理也是不健康的,煩惱就很多。

所以佛陀教導我們「四念處」:觀身不淨、觀受是苦、觀心無常、觀法無我。這種內在的法,我們要時時反觀自性。雖然身體是不淨,但是我們要利用還算健康的身體,把握時間,有付出才有「入」的利益。我們對於內外法,都要很清楚。

「始終不搖堅定貫達」。我們既然發心學佛了,現在向著佛道,一定要用很堅定的心,始終不動搖。而且,法要真實接受入心來。我們既已發心,就要用堅定的心,受持得方方正正的。不論是圓是方,都有它內含的道理在。我們若用智慧入人群中去看這一切,道理沒有不通達的。

這個心若還沒有通達,還有塵沙惑在,就容易受搖動;我們還未建立大志,就無法與法契合。所以我們學佛要用心,走到那個地方去,才「有法度」。看看南非精進的菩薩,從五個國家拓展至六個志業國,雖然辛苦,卻樂在其中,不會受到環境所影響;也不會因為畏懼辛苦,就停滯下來,這就是行菩薩道。
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