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1125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 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824集
繪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 張嘉玲
貧窮志弱不圖強,
缺少信心謀大事,
甘守小法不樂大,
心念一轉實無難。
我們學佛,要開闊自己的心胸,還要立宏誓願,天下沒有我們做不到的事情。佛陀教育我們,這一念心若啟發出來,大富、大貴、大用,人人無損,人人無缺,這就是微妙的法。倘若我們凡夫都生活在「貧窮志弱不圖強」,以世俗生活來說,就有貧富差別。
沒有錢、物資欠缺,這是世俗有形的貧窮,意志就會下劣、軟弱。只因欠缺世間物資,他就什麼都不敢做,也不願意去做,這是貧窮志劣;意志就會很消沉,不想積極發展他的才華,這樣的人就是不圖強。
「缺少信心謀大事」,不怕沒有物資,最擔心的是缺少信心;我們若有信心,就懂得如何發奮圖強,雖然貧困依舊,也能用力氣幫助人。
佛陀告訴我們,人人本具真如佛性,就是與天地的真理合一。天地間的真理無窮無盡,無不含在我們的真如本性中。人人心中一片天,人人都有力氣,只是沒有信心。因此,我們不能缺少信心,否則,就無法發心,也不能謀大事。人人都有一分潛能可以付出,只是這個潛能久久覆藏在我們內心;只要我們用單純的信心,這分本能就能發揮。
修行,一定是要用平等心去對待,清淨心對修行人來說是最尊貴的;反之,有求而來,就很庸俗平常了。欠缺有形的物資是貧,無形的信心才是最尊貴的。我們千萬不要失去信心,也不要為了外面的物資而有患得患失的心態。
修行者若是守在小法不樂大,以為我修行,所要求的就是了生脫死。有這種為現實而求的心,就像那位貧窮志劣的人一樣,只為自己解脫,就不圖強。「志劣不圖強」,自己就受限了。
「缺少信心謀大事」,若設限在只求了生脫死,就沒有更大的信心投入人群,不想再謀大事,只守在自己的本位,這樣就很可惜了。「甘守小法不樂大」,只要我們心念一轉,學佛行大乘法,其實並不困難。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