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法華經 信解品》不求自得 歡喜踊躍

0觀看次
A- A+

20141113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 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813集

繪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 陳怡君

珍珠寶物庫藏,
以譬喻無上道,
入此正思惟修,
一切境界法寶。

我們學佛只要用心,看待一切境界和物質,無不都是法,也都是寶。其實,世間最實在的寶就是法。將法譬喻作「珍珠寶物庫藏」,就是無上道,也就是我們的智慧。佛法智慧能夠為我們分析,不要破壞大地,用智慧看待珍珠寶物,與山礦裡的石頭是平等的。最珍貴的是我們心中的真如,是我們腦海中的智慧,這本覺慧海。本覺是我們的真如,本覺現前,智慧就如大海般深邃遼闊。

「珍珠寶物庫藏,以譬喻無上道」,其實,無上正等正覺就是佛的智慧。智慧真如無量無邊,轉個念頭,我們能生天;轉個念頭,也可能墮地獄。佛法能夠讓我們體會道理,法才是真正的寶。

在《雜寶藏經》中,一群雁鳥五百世之前,在迦葉佛時代也有受過戒,法入心,但是心念一動,犯規戒、造惡業,墮落三途。幸好遇過佛、聽過法,還是有因緣存在;經過無數劫,遇到釋迦佛,而能聞法解脫。

你們想,珍寶怎能使人解脫呢?唯有妙法,無上道,讓我們的心能正思惟修,心定下來,如入三昧一樣。修持到這種正定,看到一切境界無不都是法寶,這就是智慧。聽人事、看境界,一切無不都是法。我們若能定心、靜心,見境法生,這是我們學法最重要的。不要看到東西就起欲心,製造煩惱。

「起心動念無不具含真諦」。我們每天面對的境界,無不含藏著真諦道理。人人都有具足的真如本覺,如「無上寶聚」。這種「無上寶聚」,就是〈譬喻品〉中所述:「我為法王,於法自在。」

前言「珍寶之積聚」,譬喻「無上道」。聚集所有的珍寶,叫做庫藏,庫藏就在我們的自性。這種「無上法王」,我們內心的心法、心王,都在自性中。所以「諸佛所說之妙法」,就是「珍重如世之財寶」。

其實世間財寶算什麼呢?內心的法寶,才是真正我們所要追求的「法寶」,譬喻「無上正等覺」。

我們要很用心了解佛法,因為我們的真如本性、智慧覺海,就是被無明給遮蓋了,現在要借力使力,回歸自己,就要借重佛陀留下來的教法。我們學佛若肯用心,自性法寶時時會展現在我們的心,看到外面的境界,無不都是法寶。法寶本來就藏在我們內心,智慧法海,人人本覺的真如本性;只要我們法入心,自然覺悟就在眼前。
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