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1106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 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807集
繪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 林美蘭
佛在阿含教中循善逗教,
弟子依教持法心相體信,
知法入出無難然無大志,
以方等施權實受持在己。
初接觸到佛法的人,根機較淺,佛陀就隨眾生根機,說《阿含經》。有煩惱的人,來請教佛陀;有苦難的人,來求救於佛陀;佛陀隨著他們的根機和需要,為其開解,讓他們的心能安,能夠從煩惱中解脫出來。這是佛陀在「阿含時」的用心,面對著不同根機的芸芸眾生,用不同的人、事、物法,隨機逗教,循善而逗教。
佛陀看出跟隨在身邊的修行者,有的人還是被滿滿的煩惱所束縛著;有的是初出家,佛法還很粗淺,佛陀也要分門別類,根據各自的根機來為他們說法,弟子就依照佛陀所教法依教奉行。根機不同,各有不同的方法教導,「心相體信」,如此才能安心修行。
雖然從「阿含」一直到「方等」,佛陀說法已從小轉大,說到大乘法了,修行者卻還是獨善其身,還未立大志願。所以,以方便施權實,佛陀只好在方便中,也含了實相法;一實相,一實乘的大法,在方便中慢慢施教了。
佛陀是這樣用心施教,受持的弟子是否用心受用呢?因此,我們聽法之後,要時時將法放在心中,知道要如何應用。現在很多在家居士,早上聽法後,利用時間繼續讀書會,心有深刻的感受,就能應用在日常生活中,把握時間,趕緊投入去付出。利根器的人,在法中就能有所體悟。
馬來西亞吉隆坡的慈濟人,訂定每個月第四個星期日為「人人訪視日」。在這一天,凡是已受證和未受證,包括正在培訓的灰衣菩薩,都跟著資深菩薩一起去訪視。要訪視之前,大家先集會討論,分成幾條路線,要分幾個隊、組去訪視,先讓大家知道規則。
訪視後,回到會所再一起討論。他們也邀請已經脫離苦難的人,出來現身說法。這種「知法入出無難」,就是人間菩薩度眾生的過程。
或者「依教持法心相體信」,我們要能接受法,就要見苦知福。了解法之後,只要我們願意發大心,心念一轉,將小乘轉為大乘,入出人群中並不困難。
方等法門是權實兼施,大小乘平行教育,我們受持這個法,究竟是要接受小乘,停滯在獨善其身,或者兼利他人?佛陀說法,是要應眾生機,我們若不能接受,委實虧欠佛陀悲憫度化的心。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