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法華經 信解品》小乘轉大 演菩薩法

0觀看次
A- A+

20141105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 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806集

繪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 林美蘭

學佛得法領解,世尊觀機教,
所以暫不分別,說大乘法分,
明佛心人皆有,小乘漸轉大。

我們學佛修行,聽法要能夠得法領解。佛陀是觀機逗教,對機說無定法,因緣成熟會遇在一起,就對他說他聽得懂的法,打開他心中的迷惑,教導他如何捨去煩惱。這是佛陀時代,世尊觀機逗教,對大眾隨機說法。

佛在世時,僧團成立後,居無定處,走到哪裡就停留在那裡。每天同樣出去托缽,托缽回來就集合,吃飽飯後,稍事休息。佛陀接著集眾說法,這是佛世時僧團的生活。開始時大家對佛法還不是很清楚,就開啟「阿含」、「方等」、「般若」,一路走下來;對大眾,觀機逗教,隨機說法。

「所以暫不分別,說大乘法分」。在僧團中,鼓勵人人發大心、立大願,去除煩惱,轉到《方等經》已是大小乘兼說了。看到根機還未很成熟的,即隨機說小乘;而若根機成熟了,慢慢地就說大乘法。

一直到「般若」,普遍讓大家了解,世間萬物一切真理是無形無體,卻是從一念心開始,在人與人之間起爭端。很多的無明煩惱、人禍天災,都是起自一念心。佛陀從《般若經》一直分析,放棄執著,放棄貪欲吧!放棄一切名利地位,因為全都是空。

佛陀覺得人人體會道理,差不多了解一切皆空,漸漸的要說後面的「妙有」了,「所以暫不分別,說大乘法分」。「大乘法分」,這是大乘法的精要。在「法華」之前,暫時不說,因為說了也沒有人會相信。一直到「般若」,去除煩惱,開啟智慧,這個時候才慢慢開啟法華之門,要讓大家清楚「妙有」,真如本性。

「明佛心人皆有」,要讓小乘人也能知道,佛心是人人本具,人人都有成佛的機會,只要好好發大心。「小乘漸轉大」,這是佛陀觀機,慢慢體會了。過去的〈譬喻品〉,舍利弗已經發心,佛陀也為他授記了;現在〈信解品〉的須菩提、摩訶目犍連、摩訶迦旃延、摩訶迦葉,也都了解人人本具佛性,人人都能得佛授記,將來也有成佛的機會。因此,須菩提等才出來引證貧窮子的譬喻。

須菩提表達人間生死之苦,就是苦在這種造業,無明煩惱;人間相處,不知覺中都會受到這種苦。因緣果報,眾生共業,我們必定要好好淨化人心。我們要向大家說真正的道理,生命苦短,人生無常,一切皆空,我們更要開啟心靈的財富。

其實我們要把握這念純真的心,天下一切平安;心若雜亂,天下災難就偏多,一切都只是一念心啊!
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