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法華經 信解品》智慧平齊明事理

0觀看次
A- A+

20141108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 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808集

繪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 林美蘭

智、慧:明一切境界。
事物體相:分別智。
悟解:一切生物體。
事理會合:平等慧。

事理與物體,我們要分清楚事物體相。智與慧各有作用,「智」是分別、明白一切境界,智、慧兩項要平齊。這個人只會表面工夫,或者是真心誠意?孔夫子說「聽其言,觀其行」,經過一段時間觀察他說話,看他做事,叫做智。

人的心隨時都在轉變,佛法說「善惡無記」,善與惡的這個性,不是生下來就決定了,時時會受環境所影響。有的人在好的環境中,能培養他那分愛,與正確的人生方向。即便是在好的環境中,是否人人心念都很正確呢?也不一定。有先天,後天之別。

智與慧,能分別一切人事物等等的境界,事物體相懂得分別,皆屬於智。事,到底做的事情,是要利益自己,或者利益他人呢?修行,是利益自己嗎?或者兼利他人呢?佛陀一直教育我們,要自利兼利他,做的事情、修的行,在事物體相要分別得很清楚。

對事,我們了解人生無常啊!物質是四大和合。四大會合一切物類,物類再互相形成各種器具,世間四大會合,也是一種循環。在我們日常生活中,也是如此。所以,我們要有智,叫做「一切種智」,這個智能分別事物體相的道理,叫做物理。用智去分別,了解什麼東西與什麼東西會合,叫做事物,都不離開人的應用,叫做分別智。

所以悟解,我們要在事物中去體悟一切,這就是智慧。東西要如何和合,這是智;要了解東西裡面的質,就要靠慧了。一顆種子落地,還要有陽光、有水分、空氣,這顆種子才能長成大樹,四大會合缺一不可,這就是慧。慧是平等慧,一切生物體都要靠這個慧來分析。

智,知道它的用途為何;慧,則是體悟、了解這個物質的來源。人有人的生活境界,人是一條命;動物也有牠生活的境界,牠也是一條命。所有生物體,我們都要用尊重的心,叫做事理會合,也叫做平等。我們不只是愛人、尊重人,感恩人人的會合,我們還要愛物,要尊重生命;情與無情,我們都要用感恩、尊重、疼愛的心。

在課誦本中有「情與無情,同圓種智」,皆成佛道。所以,我們要培養智與慧,才能分別事物體相。我們更需要智慧,才能悟解一切生物體相,也才能事理會合,人人平等。若能到這樣的境界,我們就能通達大道了。
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