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法華經 信解品》除戲論 修三德

0觀看次
A- A+

20141101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 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 802集

繪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 張嘉玲

若以一雲一雨一相一味,
實無何差別之有唯是水,
始覺天體融會安住華嚴,
至今暢演本懷說妙法華。

法若有入心,應該能夠體會日常生活,一切景物的回歸。譬如抬頭看天,雲層很低很厚,正是大雨將來之前兆。若是天朗氣清,白雲悠悠,定然是晴天的好日子。

雨與水亦然,「一相一味」,看到烏雲,就知道會有雨水。雨水也是淡水,能滋潤大地,灌溉五榖雜糧,也能讓我們止渴潤喉,安定我們的生活。雨水可以回收再利用。地面上的濕氣,經太陽照射,蒸氣往上升,凝聚為雲,在氣壓的幫助下,就成為雨,這也是法。所以,一雲一雨、一相一味,「實無何差別之有唯是水」,不論是雲、雨,結果就是水。這是一種循環,就在我們的生活中,這就是法。

「始覺天體融會安住華嚴」。釋迦牟尼佛開始修行,歷經五年的參訪,復又經過六年的苦行,心定靜下來,他很用心思維,在很靜寂的環境中,忽然間,本覺與天體宇宙會合起來,覺悟的剎那,煩惱去除,始覺現前,道理彙集,法在內心。

心的本覺與天體融會後的始覺,這時就安住了,安住在華嚴世界。華嚴世界,心靈的道理、天體萬物的道理,無量無邊,都是從那一念心開闊了覺性慧海,就此覺性慧海安住了。

佛的覺性,一直安住在這覺性慧海中。卻是他的身形融會在眾生群中,隨順眾生根機,隨機逗教,經過四十多年了,迄於今日,已到非說不可的時刻了。佛心要將這些法讓大家能了解;大家應用這個法,同樣能夠回歸到華嚴的境界。但是,必定要經過妙法蓮華,出汙泥而不染的菩薩心,不斷要入人群中,在泥穢中而不受染著。

所以,修行不是獨善其身,人人將法吸收進來,有所體會,再發大心、立大願,入人群中去度眾生。「至今暢演本懷」,這是佛陀一生中的願望,也是一大事因緣,世緣將盡,直到將入涅槃,開權顯實,前面用方便法,後面用真實法。

我們學佛要以佛心為己心,要學佛那種華嚴境界,這要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去體會,不論是一雲一雨,一相一味,在天體間都是很奧妙的道理。
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