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法華經 信解品》法身地中 以法為身

0觀看次
A- A+

20141027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 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797集

繪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 張嘉玲

菩薩修行大因信心既立,
能住佛地皆成本覺平等,
又因發起大心趣入妙道,
含攝周遍等量虛空法界。

我們要發心修菩薩行,「開始發大心」自然隨著這顆種子的因而成。若是一株草的種子落地,長出來就是一株草;一棵樹的種子落地,自然成就一棵大樹。種什麼因,得什麼果;發什麼心,立什麼行。菩薩修行,也是因為過去有發大心,立大願,信解的心很充足了,我們對佛法有所信解,所以願意立大誓願的心,這個大因來自我們有大信心。

信心既立,「能住佛地皆成本覺平等」。我們若有發大心,立大願,行大行,就表示我們的心已安住在佛地了。若能堅定信心,往佛的方向前進,就能慢慢發現自己清淨的如來本性。因為我們行菩薩道,入人群中付出無所求,同時去除煩惱、執著,所以煩惱沒有累積進來,過去所囤積的習氣也慢慢去除。

舊習去除,新的煩惱沒有進來,慢慢清淨了;我們以佛心為己心,心肯定是住在佛地,所以「皆成本覺平等」。若有這個平等心,我們才有可能再往前前進。最近一直在說「心、佛、眾生,三無差別」,平等心,表示我們信心堅定,信解與佛有同等的真如本性,與五道四生的眾生也都一樣平等。

我們用平等心布施,布施要起自我們最歡喜的心,不是有錢人才能布施、有力量的人才能救濟;其實人人都能布施,人人也都有力量,只要我們了解道理,人人願意去付出,這念心都叫做本覺平等,不分地位。

佛典中,一個小國家須和多國的國王薩多浮,一次進佛寺隨手布施五錢,受到一位賤民的讚歎及自生故事影響,就此啟發他的佛性本覺,相信人人都有能力做好事,所以鼓勵人人都去布施、做好事,這就是本覺平等。只要有人啟發平等心,國王就能統理大眾。

「又因發起大心趣入妙道」。就如那位國王,因為這件事情啟發他的愛心,自然趣入最微妙的法,開始信佛、學佛,這即是本覺平等,才能發大心,體會妙法。「含攝周遍等量」,我們若有此心,就能普遍等量。

「等量」是說我們的心量如虛空法界一樣,故說「心包太虛,量周沙界」,我們學佛要發菩薩心,修行大因。同樣播種,要播菩提樹的種子,不要再播草的種子;堅定信心,信解大道,這是我們努力的方向。
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