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法華經 信解品》安住心所 行菩薩道

0觀看次
A- A+

20141026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 》796集

繪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 張嘉玲

安住心所俱得明了,
遍修諸行皆無留礙,
默契妙理行與佛同,
誠意感通成如來種。

人人既已修行,就要安住在心所。這個心所是如來智慧所緣所照,很清明的境界。學佛要將所有的煩惱無明去除,與佛的心境所緣的境界相同,若能如此,一切境界就很明朗清楚,沒有一點點的污染入我們的心來。只要我們肯用心信解佛的教法,肯定做得到。

佛法是亙古不變的真理。只要我們的心信解明朗,自然就能體會這種心境清淨,智慧所緣,俱得明了的境界。

「遍修諸行皆無留礙」,我們修行,要將煩惱一分分去除,一理明,萬法清;一心應萬法,就很清楚了。佛陀教育我們要行菩提大直道,入人群中,應眾生根機所需行菩薩道。眾生苦難,現實生活中的苦難、心境的苦難、無明的苦難等等,我們能從人群中普遍修行。

眾生就是我們的道場,人群就是我們的菩提道;我們發菩薩心入人群中,應無量眾生機來修行,就沒有留難,也沒有障礙,一切唯心。這是一切諸佛共同的心所,要先經歷在人群中修福得慧。

佛法不斷聽入心來,要身體力行在人群中,從人群中見苦知福,看眾生的無明,啟發我們的智慧。世間一切都是幻化無常,我們為何能看清別人的煩惱與執著呢?從「上求佛道」來。我們聽了法,能了解幻化無常,就要「默契妙理」,還要「下化眾生」。

佛心為己心,緣天下眾生,這種智慧明朗;天下境界、眾生的心態,佛陀明明了了。我們隨佛修行,覺悟之後同樣要走入人群,教化眾生。「行與佛同」,我們的心要與佛理默契,行為要入人群中,與佛相同。

「誠意感通」,我們若用誠意信解,就能體會佛心、己心、眾生心,三無差別,這都在一念心。不論是眾生心,或者已覺悟的佛心,同樣是一念心;只要我們用誠意聞法,佛心己心,自然感應道交,就是「誠意感通」。

「成如來種」,佛陀一切智、自然智、一切種智;現在好好安住與佛心同的這念心,智慧的境界,就是如來種。期待我們眾生與如來的見解、心境能夠相通,體會佛心。

眾生人人平等,這就是佛陀要向大家說,要回歸我們的本性,但是,要和他一樣有耐心、精進心,忍辱行,步步走過來,最後要入菩薩道,自覺覺他,才能覺行圓滿。

我們要安住在心所,是佛智慧所緣的境界,人人應該以佛心為己心,以這種清淨心鏡照耀一切眾生,帶給眾生光明,我們人人都有責任。
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