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法華經 信解品》精勤修道 造福修慧

0觀看次
A- A+

20141025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795集

繪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 張嘉玲

精勤修道漸趣大志,
自鄙先心遂漸捨小,
阿含方等定慧均等,
般若學行兩全究竟。

我們學佛修行,要殷勤精進修道。佛陀在《遺教經》裡一再叮嚀交代:「若能持淨戒,是則能有善法;若無淨戒,諸善功德皆不得生。是以當知,戒為第一安隱功德住處。」

修行人必定要殷勤精進,修行於道,戒、定、慧都不得脫離;若能守戒精勤,在這條道路上才能「漸趣大志」。懂得殷勤精進不放鬆,這條路才能走得好、走得平坦,愈走愈廣,「漸趣大志」。

佛陀循循善誘,隨順我們的根機,從小教慢慢牽引、教導我們走向大教,我們一定要在佛陀所教育的規戒中身體力行。

從「阿含」的時代到「方等」,到「般若」,漸漸能夠入佛的本懷,就是「無量義」、「法華」的時代。大家慢慢了解了,過去心比較散漫,只顧獨善其身,沒有考慮到天下眾生,叫做「自鄙先心」。

「遂漸捨小」,佛陀用寬大的心、耐心,慢慢地牽、慢慢地教,也經過這麼長久的時間了。《阿含經》講十二年了,《方等經》又是八年,在「方等時」,開始大小教兼施,讓我們慢慢捨小就大。

慢慢知道,不只自度,也能兼度他人。到《般若經》的時代,「般若學行兩全究竟」,即便執持於小教中,一切因緣果報都很明確了解了,懂得要受持戒行了。我們懂得持戒,才能夠得到第一安全的功德道,這是我們修行者最基礎、根本的法。

到了佛陀將要入滅,在《遺教經》,再回過頭來從「阿含」教育。「阿含」雖是小教,只因我們還沒有開闊所有的道理,道理原來無體、無相;都是一念無明合成很多煩惱,造就很多的業,因緣果報會合。佛陀教育人人,無因不成緣,無緣不成果,無果就不成報,這都是在「阿含」。

從「阿含」、「方等」,於定慧均等,然後在「般若」,這種愛的力量,就是與智慧合一,如是兩全究竟。我們學佛要用心,「般若」之後,智慧的教育,真的是很豐富;還要身體力行,入人群中去行菩薩道,造福、修慧都是在人間。
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