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1019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 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790集
繪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 張嘉玲
入道持法無難,
聞大乘教實難,
先從聞說小乘,
漸進可語大法,
出入而無疑難,
轉煩惱成菩提。
修行持法只要有心,抬起腳步向前踏,要入這條菩薩道並不困難,難就難在我們的心;心若轉不過來,腳步就踏不出去。聽法,要聽大乘法,也非易事!因為人人只求對自己有利益的法,多數都是「先從聞說小乘」開始。佛陀很了解眾生的心都是小根小機,為適應眾生根機,他用智慧為我們分析;人間無常的苦加上自己本身老病的苦等等,僅僅一個苦,就有無量的苦。
這麼多的苦,來自因緣果報。大家相信了,過去生所結的因和緣,這輩子就受什麼果和報,甘心情願,心就會很寬和。佛經中有這樣一則故事,譬喻神通敵不過業力、因果。過去在罽賓國有一位修行者,他精勤修行,已經證得阿羅漢果,卻委屈牢獄十二年。出獄後,他慶幸此生餘報已盡,很是歡喜,輕安自在。
修行要先了解因緣果報,雖然是小法,我們若不了解「苦集滅道」、「十二因緣法」,也就無法殷勤精進;不了解「四諦法」,還有「四念處」、「四如意足」、「四正勤」等,就無法真正用心體會。雖然是小法,漸次體會,漸漸地精進,「漸進可語大法」。
「漸進可語大法」,自然「出入而無疑難」,入小乘,悉大法,了解大法都沒有困難,自然「轉煩惱成菩提」。我們聽法,大、小法都了解,將累生累世以來所造作的煩惱業,漸漸去除;去除一分煩惱,就增長一分智慧,所以能「轉煩惱成菩提」。
能在人間,一旦有因緣接觸佛法,生生世世都能漸次聞法。前面提及「由是之故,於二十年中常令除糞」,「二十餘年」,就是從較近的聲聞、緣覺,然後在「阿含時」、「方等時」,轉進大小教兼施的「方等」,再進入「般若」空法,如是漸進,到現在則是「法華時」,從過去的〈序品〉、〈方便品〉、〈譬喻品〉,一直到現在的〈信解品〉,我們一定要深信不疑。
佛陀已經從小乘法,慢慢地將我們帶入中乘,空,真理無體相,教育我們,所有的一切都是因緣合成來的,包括一切的罪業、苦難。佛陀開無量法門,以適應無量眾生的根機,說法四十多年,無非是要勸誘大家,好好學入中道。中道,就是不要執「有」,也不要執「空」;最重要的,是要行「中道」。
我們的心要專定下來,好好地思惟,還要殷勤精進,入人群中造福;人群中,無不都是我們的法門。所付出的一切,就是「萬行」。「六度」──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進、禪定、智慧,不論你做了多少,萬行具備,都包含在其中。只要付出無所求,不要計較,我們的心自然就無染著。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