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1017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788集
繪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 張嘉玲
佛隱實施權降尊就卑,
四子自告白畏大樂小,
迷實滯於權不受大乘,
佛慈施大教隨根施大。
佛陀的慈悲,為了教育眾生,用耐心、愛心,「隱實施權」,將他所覺悟的境界、所體會的大道理,暫時隱伏起來,隨順眾生根機而教育;這種「降尊就卑」的精神,實在令人感動。
從〈信解品〉開始,僧團中的四位尊者,以須菩提為首,走出來向佛陀懺悔;表白他們過去聽法,以為已知「四諦法」了,人間苦不堪,厭棄再來人間。雖然佛陀觀機逗教,也為菩薩講法,不過他們對行菩薩道一點都不動心,還是樂在小法,因為他們畏大,害怕行菩薩道要走入人群中去。
但是看到智慧第一的舍利弗,體解佛的心懷,了解佛陀所教育的,是要發大心、立大願,行菩薩道,所以佛陀為他授記。這四位終於了解,原來在修行過程中,發心立願是必然的。過去「迷實滯於權」,對佛陀所說的一真實法,教菩薩道,不懂好好地接受,因此停滯在權教中。
佛陀是如此慈悲,「佛慈施大教隨根施大」,隨眾生根機,傳達給他們能了解的法,人人可以接受的法。希望我們對人、對大地、對事、對物,都要開闊自己的愛心,不要只是獨善其身。
如大豪宅的長者用種種方法接近貧窮子,看到孩子沒有壞習氣,無怨無尤,很認真工作;不過還未立大志,才「於二十年間常令除糞」,二十年間一直做同樣的工作。
二十年中,包括十二年的「阿含」,八年「方等」。過去「四諦法」、「十二因緣」、「三十七助道品」,都在「阿含時」講因緣果報等。用了十二年的時間,這些人慢慢有了轉機,應該要給他「方等」的法,將他轉入大乘,所以「方等」的法,就是大小乘的交界。
慢慢佛陀再說《般若經》,二十二年間,須菩提體會空的道理,凡事都是合成的,因緣果報也是合成的。善惡的道理,就是人去招感來的「苦」、「集」;「集」了種種因緣,製造很多人間的苦相。
佛看到這些僧團聽法的人,已經得到「決定信」。大家相信「阿含」的道理,法信入心了。「見機」,看到根機成熟,能「堪受」,堪得接受「方等」。開始試探性的,對這些小根機的人,同時說大乘法。
佛陀開始貶抑、排斥小乘,鞭策獨善其身的人;褒揚大乘,讚歎很多菩薩發心為人群在付出。「促其進趣大法」,勉勵大家離開自私自利的觀念,要向前前進,趣向大法,好好接受大法。
所以,我們應該要發大心,立大願,法入心之後就要「起自行動」。佛心己心,法入心,法入行,身體力行菩薩道,才是真佛教,才真的是修行人。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