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1012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靜思妙蓮華783集
繪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 張嘉玲
好自安住心意,
三十七助道諦,
如是道可修性,
即得自在適意,
當自安心此道,
得證滅諦之義。
修行最基礎的,是要先將自己的內心安住,心若不安,道就不安。我們修學佛法,就像在鋪一條心路,要用智慧、用誠意來鋪,才會鋪得安穩又堅固。
二十年前,慈濟在泰北展開三年扶困計畫。除了及時的物質援助,輔導他們耕種茶樹、果樹,為當地的年輕人開班授課。隔年,茶和水果都能夠採收了,運下山來販售,幫助他們開闢經濟來源。但是,泥土路很崎嶇難行,我們一位陳居士有建築概念,就地取材,用竹子、沙石、水泥鋪路,是當地人從山上搬運物資下來的路。
世間,鋪的路是這樣用心、用愛,鋪就這條安全到現在仍然暢通無阻的路。所以,我們要好好用心、用功,做任何事情,心都要安住下來,用「三十七助道法」的諦理,鋪好這條路。
「三十七助道法」,除了「四諦」、「十二因緣」以外,「四念處、四正勤、四如意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覺支、八正道分」,合起來叫做「三十七助道品」。我們修行,心要安住在「四諦」、「十二因緣」及「三十七助道品」,這些法要時時用在內心。
「如是道可修性」,這個「道」,凡是修行者一定要修這個道,能從外一直修到內在自性。我們累生累世在六道中輪轉,真如本性已經受到污染,煩惱覆心。這時候要走回我們的心路,找回真如本性。佛陀開給我們的路,要先了解「四諦」、「十二因緣法」,我們的心要安住在這個地方。「三十七助道品」就是我們要鋪的路,才能回歸如來的真如本性。「如是道可修性」,修心,養好我們的性。
有這麼多的方法讓我們修,「即得自在適意」。走這條路能夠很自在,很合我們的根機。「當自安心此道」。我們應該安心修行,走在這條路不用害怕,不要心不安。
「得證滅諦之義」。我們只要依照此道來走,修如是行,不只無明、煩惱,還有塵沙惑,都能一一斷除。斷一分煩惱,就得一分智慧;我們往前走的路,會愈來愈明朗,我們要修的行,更要好自安住。走在這條路,絕對平安、安心。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