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0914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 大愛臺靜思妙蓮華757集
繪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 張嘉玲
由於癡迷無有智慧,
半覺不知不安疑怖,
由有疑怖不生信解,
信解不深不求解脫。
我們在佛法中,要自問是否還在癡迷中?是一知半解,或者半信半疑?有無懷疑、驚慌的地方?或者信解還未很深?常常要自問,我們有精進嗎?若精進,就知道不甘願當癡迷的凡夫,才想要來修行。要修行,就要專心一致,要有信解;倘若沒有信解,信心不深,常常都在半疑信中,學佛實在徒然,枉費人生時間。
難得人身,難聞佛法,我們要向前精進,不要半途停歇下來。經典中有這樣一則故事。一位年輕人聽經,聽到人生要解脫很困難,即使聽法,要能深心信解更難。譬喻中間破了洞的木材在大海中漂浮,一隻盲眼龜在大海悠游自在,忽然抬起頭來,正好鑽進木材中的孔洞,頭就這樣鑽出來了,這種機率多麼不容易啊!就像我們要得人身、遇正法,如同盲龜浮木一樣困難。
深信佛法,就如大海中的盲眼龜剛好鑽出木孔,這是一個機會啊!年輕人想:「難得人身我已得,且已聽聞佛法,若不趕緊把握人生,好好精進,秉遵佛所教法,今生此世趕緊精進在菩薩道上。」於是,年輕人就出家了,成為一位菩薩僧。且樂於入人群中,回來聽法,出去就是說法。
一般人開始學佛都是「急功」,追求修行立刻看到成就。其實,成佛要歷經無量數劫的長時間。總要不斷乘著佛法,一直傳下去就對了。總有一天,「上求下化」,我們向下廣結善緣,向上不斷追求佛法。「出內」,出去就是向眾生傳布大法,若是進來,向內仍要不斷地精進聽法,佛法要入心。
所以,要不斷地薰法香,法要入心,達到法香、德香。在佛法中,若還是「半覺不知」,心會不安,無法安住心來,即便聽到佛法,還是會疑怖。切莫「半覺不知」,心不安生出了疑而害怕;我們的心要安住在佛法中。
「由有疑怖」,因為我們的心有疑、不安定,所以「不生信解」。「信解不深」就「不求解脫」,甘願再跳進俗人的範圍,不肯每天去除煩惱,脫離人與人間互相牽絆的煩惱;我們要趕緊生出信解來,信解要深,以求解脫。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