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人我間時時自淨其意

0觀看次
A- A+

攝影/白崑廷

有一天早上,一群弟子在討論佛陀所說的──學佛最重要的是「清淨本心」,要去除內心的煩惱,培養善念。佛陀說了一段故事,有的人聽了不是很明瞭,所以就互相討論,是否其中的道理真能應用於人際之間。

佛陀經過時,就問:「你們有不明瞭的地方嗎?哪一種譬喻不清楚?」弟子們回答:「我們在討論您所說的故事,心裡的確不很明瞭。」佛陀說:「沒關係,可以提出來談談。」弟子回答:「昨天佛陀談到布施,要無所求、排除私我去付出。但是我們一直覺得:修行,不是要斷眾生緣才能解脫嗎?布施不就是一直和眾生攀緣嗎?這樣能了脫生死嗎?」

佛陀回答:「所說的了脫生死,就是要放下執著、煩惱,能夠無所求的付出,內心沒有得失、執著,自然能趨向解脫。」其中一位弟子很贊同地說:「對啊!佛陀也曾經說過另一個故事。」佛陀說:「來,將你想起的故事說出來和大家分享。」

這位弟子說──佛陀曾提起以前有個小國家,這小國家的國王有兩個王子,太子非常善良,懂得禮讓,能布施一切,凡事都為他人設想。二王子卻是貪得無厭,他擔心大哥的德行受到人民的擁戴,將來國位一定是由大哥繼承,所以處處想辦法要陷害太子。

後來,哥哥知道弟弟不安心,便主動向國王提出請求,想離開自己的國家,到其他國家遊學。國王萬分不捨,但是太子一再請求,國王知道他的心意,兩個兒子為了王位,一個想要退讓,另一個卻想佔有,不如就順其自然吧!因此就默許了。

這位太子已經娶了太子妃,當然也要帶著家眷一起出去。但是,二王子覺得國王雖允許大哥離開,但他也不希望大哥帶著財物離開,所以就對哥哥說:「出國遊學是你自己的事,你應該帶著家眷和簡單的行李出國,才能真正成就自己。」太子也認為身無一物,身心反而比較輕安自在,於是就只帶著家眷離開。

然而,人海茫茫到底要去哪裡?最後太子決定到山上,找個地方好好安頓下來,而太子妃也很知足地跟著太子到山上生活,這段期間他們的生活實在非常地刻苦。

當時太子妃覺得雖然這種生活很安定,卻不是永久之計。太子也這麼想:我一直待在山上就無法利益人群,所以我應該要進入人群去幫助人們。這對善良的夫妻討論之後,他們決定離開山上,定居在有聚落的地方。太子和太子妃一起去做苦工,夫妻倆辛勤地工作;看到貧窮的人,他們就熱心地布施。

有一天,他們看到一位昏倒在路邊的病人,就把他帶回家照顧,又想為他治病。但是他們沒有錢,於是太子妃就賣身到富有人家為奴,將所得的錢拿去買藥,救治這位昏倒在路邊的人。

當時天神覺得像這樣的行為實在很感人。為了要試驗他的心,天神就化身為一個普通人,對太子說:「像你過這麼苦的生活又要救人,何苦呢?我告訴你,我有位朋友,他很有善心,也是跟你一樣,將他所有的一切拿去救濟人,但是到最後,他竟然墮入地獄。」

太子就問他:「你的朋友救人之後,他墮入地獄,而那些被救助的人結果如何?」他回答:「被救助的人,當然是得救了,後來就上生天堂。」太子聽了,很安心地說:「只要被救助的人能得解脫,遠離苦難,這就是我救人的目標,就算我會因此墮入地獄也很值得。」

當時這位天人感動得五體投地,向他頂禮說:「你不愧是一位菩薩、大覺者,能在欲念熾盛的環境中,不受污染;生活在辛苦的環境中,道心並不動搖。當看到人們遭受種種困難,你能捨掉一切,甚至還包括自己鍾愛的太子妃,這是別人所無法做到的事。你所發的心願──但願眾生得離苦,不為自己求安樂,這是大覺者才做得到的。我是要來試探你的道心,現在知道你道心堅固,我很真誠地向你恭喜、祝福。」

天人說完就消失了。太子深知:道心一定要堅固,而人生世事則沒什麼好計較的。不過,善人終有善報──後來太子妃又回到太子身邊;幾經波折,二王子也終於心悅臣服地迎請太子回國登基為王。

比丘在佛陀面前講了這段故事後,說:「佛陀所說的故事,其用意就是平常教導我們的──『諸惡莫做,眾善奉行,自淨其意,是諸佛教』吧?」

佛陀微笑說:「沒錯!一切的佛法都離不開這四句偈,諸惡莫做,眾生顛倒,惡緣就是由惡念所產生的,這一念惡念非常可怕;惡念一起,所做的一切就是將來墮入地獄的根源,六道輪迴難以解脫。所以,比丘們!要時時顧好心念,眾善奉行,時時淨化心念,勇猛精進,世間眾生多苦難,你們要為眾生解除苦難,造一切善事。心善,法輪轉,污染的惡念自然就消除了。」

以上是佛陀的僧團平時接受教法的生活形態。他們將佛陀的教法好好吸收,用在日常生活中;不能理解的,大家互相討論後,把自己聽到的,再與別人分享,哪怕只是一段小故事,其中也包含了很深奧的道理。

聽到弟子將佛法吸收之後,能用在日常生活中,這就是佛陀一天中最歡喜的時刻。我們現在離佛已經兩千多年了,如果我們能跟佛陀當時的生活一樣,多聽聞佛法,聽了之後用在日常生活,並且以法互相討論,如此,我們的心就會愈來愈清淨。

這麼簡單的一句偈,就包含了所有佛陀的教育。修行並不困難,大家要記得「諸惡莫做,眾善奉行,自淨其意,是諸佛教」,在人我之間時時自淨其意,這才是佛陀對我們真正的教育。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