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法華經 信解品》勤苦奮力 進求諦理

0觀看次
A- A+

20140910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靜思妙蓮華753集

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 林美蘭

以雇賃人勞動體力為傭。
任力取利用賃勤苦奮力。
進求諦理漸漸積習善法。
遂成出世善根進修大乘。

很多工作需要有人幫忙,就要花錢雇工勞動做事;需要用錢的人,也願意接受雇用,用力付出。不論是受雇者、雇用者,都要勤苦奮力做事,才能領取工資報酬。人力的價值,花錢雇用他人付出勞力,給予錢財物資,這是世間。過去的時代也一樣要付出勞力,才能生活。

佛經中有一則故事,家庭很貧困的一對兄弟,大哥成天向毘摩天請求,卻敦促弟弟要付出勞力,耕耘他們的土地。一天,毘摩天化成他的弟弟,來到他身邊,一番對話後,毘摩天現身向哥哥說道:「你這麼殷勤一直祈求禮拜,只是空求、空拜,卻不肯去造福。真正的福來自你殷勤耕耘,樂在付出,肯布施;就像那片土地需要有人付出勞力耕耘,有播種才能長出五穀雜糧一樣。」

佛法教導我們修行者,只知拜佛,求佛開我智慧、讓我福慧雙修,卻不肯入人群中行善布施,福要從哪裡來呢?因此,一定要勤修,「進求諦理」,要「漸漸積習善法」。我們求智慧,要先了解真諦道理。

佛陀四十多年間的說法,無不都是講善法,讓人人懂得去惡行善。「諸惡莫作,眾善奉行」,我們有無眾善奉行,有否諸惡莫作呢?我們所做的一切是否都是為利益人群而用心付出呢?

若有,就是「契理入心」。佛陀所說的「諸惡莫作,眾善奉行」,從很微細的小善一直到利益天下的大善,從斷除微細的煩惱到一切清淨,入人群中而不受污染;要到這樣的程度,才是真正的「進求諦理」。

佛陀說法四十幾年,弟子也聽了四十幾年的法,雖然聽很多了,卻是各有執著。有的人執在「有」,有的人執在「空」;執空、執有,都是「邊見」。佛陀要我們行於「中道」。於道理,我們要行「中道」,就要從偏有、偏空,漸漸糾正過來,「積習善法」,真實的法要繼續精進,直到「遂成出世善根」。

「出世善根」,也就是來去自如。我們既然要出離凡夫的三界六道,就要發大心,才能來去自如;來往人間只有一個心願──幫助佛菩薩救濟眾生,進修大乘。因此,我們要很殷勤精進修習諦理,漸漸往真空妙有的中道;不要失去眾生的因緣,但也不會被眾生的污濁所染著。若能「積習善法」,就是「成出世善根」,發心立願進修大乘行,這才是佛陀來人間教育我們的目標。
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