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法華經 信解品》成就眾生 淨佛國土

0觀看次
A- A+

20140821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 大愛台靜思妙蓮華735集

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 林美蘭

同入法性謂遊戲神通,
菩薩修持是淨佛國土,
成佛時自受用之報土,
成就眾生是自莊嚴法。

我們學佛的目標,就是要追求佛法,成就自己,最終是「淨佛國土」。

《法華經》從〈序品〉、〈方便品〉、〈譬喻品〉,現在來到〈信解品〉,我們要「信」與「解」。若沒有信、沒有理解,時間一直過去,法,雖然稍微知道,卻還無法體會。

須菩提、迦旃延、摩訶迦葉、目犍連等四位佛陀的上座弟子,從他們內心的懺悔告白,過去雖然也都有聽法,卻對大乘法「遊戲人間神通」,沒有多大興趣。

因為過去他們認為世間無常、苦、空、無我,修行到達無我的境界,無所求了,為什麼還要攀緣入人間呢?因為對「遊戲人間」沒有興趣,要他「同入法性」就很難了。

「遊戲神通」,付出無所求,「三輪體空」,就是真正的解脫。慈濟人針對國際間的救援,自掏腰包,飛長遠的航程,儘管過程十分辛苦,再遠的路他們都要去,不惜辛苦付出,回來法喜充滿,這就是入法性。過程雖然很辛苦,但是他們甘願,如在遊戲。這不就是「淨佛國土」嗎?

我們學佛,就是希望能夠成佛。成佛前要先結好緣,所以每一尊佛菩薩,久遠劫來,生生世世都在六道,只要有眾生的地方,佛菩薩就會現身。我們結的眾生緣愈多,將來依報、正報的國土,所要度化的眾生,也是我們自己所受用的。

我們現在受報的環境,叫做「受用之報土」。即便將來修行成佛,也有受用的報土。這輩子學佛,與很多人結好緣,來生感受到的報土,人人也會對我們很好;所說的話,人人會相信;所做的一切,人人都能肯定,叫做「受用之報土」。

而我們成就一切眾生,就是「自莊嚴法」。「不經一事,不長一智」,成就一切眾生,就要用很多的時間和方法;投入人群中,知道人群所受苦,就應其需要去付出,苦難眾生得救了,我歡喜。

接受佛法,增加行菩薩道的知識智慧,啟動我們的心,看盡眾生苦難,用盡方法去幫助他,即是「自莊嚴法」。若沒有從佛聽法,又怎能啟發我們這分愛,發菩提心,行菩薩道呢?

因為我們已經受法,同入佛性,甘願遊戲人間。這個時候無求所得,只求法入心,只求法在道中,讓我們腳踏實地,精進向前行。若能如此,才能「淨佛國土,成就眾生」。所以,定要聞法入佛性。
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