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法華經 藥王菩薩本事品》慈悲善念 深耕心田

0觀看次
A- A+

20200818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866集


繪圖/黃逸樵


自力更生,深耕社區,
處處供食,啟發善念。
師父叮嚀,弟子信受,
慈悲可見,大愛可證。

這段文是南非弟子寫的,他們從分享中聽到的法,運用智慧寫下來的心得。我很歡喜,他們真正法入心了,從生活中展現他們如法修行,在修行中發揮深思的智慧。他們落實互相共修,共同種植那塊菜園。

現在,他們將愛會合起來,與其他國家的慈濟人一樣,匯集資糧去做救濟關懷。慈濟菩薩的付出,看到他們打從內心的那種感動、歡喜、感恩,真是皆大歡喜。而且很有智慧,這樣表達他們樂意自力更生,去深耕社區。

慈濟人總共發放九個社區,他們居然可以從「自力更生」出發,去幫助他們,這種「處處供食」,去供應、發放。真正啟發很多人的善念,他們一一將愛傳出去,不僅僅給他們物資而已,還與他們互動、分享,教導生活的規矩。

慈濟人愛的發放,而他們接受這份愛之後,也懂得再與他人分享,在那個地方我們看到了。他們也有在薰法香,所以會說:「師父叮嚀,弟子信受。」

「慈悲可見,大愛可證」,他們做出來了,且將感受寫下來。這是智慧實行之後的心得,很感動。他們身體力行,落實社區教育,展現聞法、傳法、教育的成果,實在很令人歡喜。

所以,聞法還要很用心經營。我們要堅定信心把法傳遍人間,讓人人不僅僅聽到,不僅僅懂得而已,還要自己親身做到了,再回向回來。我們的法在人間發揮效用,這就是最歡喜的事情。

前面經文,所說的修忍行。我們若沒有忍,什麼事情都無法成就。一忍天下寬,有忍耐的心,才能將法入心來,用在人間。人間事,處處有刁難,必須心中有法,而最大的法就是忍。忍,就能做天下事,也才能成就自己的修行,菩薩道就是這樣鋪過來的。因為能夠成就七百萬二千億的功德,就能看到多少的佛。

七百萬就是七支。「三十七助道品」,七菩提分,這七支,都是從我們身上做出來的。我們所做的一切沒有偏差,做對的事、利益人群的事,這就是功德。一開口、一動舌,好事、好話,都是功德。所以,我們要學會如何勸善,勸人人去造福,一句好話,讓大家懂得造福,也是功德無量。

「是時諸佛遙共讚言」,因為遙向諸佛,很多佛在很遙遠的無量世界,他們也聽到了,心聲回應回來,叫做感應。他方世界諸佛聽到娑婆世界被釋迦牟尼佛所教化的這些人,能夠體會釋迦牟尼佛的法。所以遙遠的諸佛,也是同樣讚歎,讚歎些娑婆世界的眾生。

我們過去生世應該有聽過法,因為《法華經》是佛佛道同。值遇「法華」,我們的生命再與這部《法華經》會合了。現在的因是承過去;但現在有這個因又聽到《法華經》,我們也盼望未來的果位。希望從此開始,再將《法華經》的因緣接續回來,趕快認真用功。

這個果位離我們還很遙遠、很長。雖然離那些佛仍很遠很遠,但他們還是聽到了。所以,他們讚歎娑婆世界的眾生有緣聽到《法華經》、受持《法華經》。

現在這些人盼望未來的果位,就像現在諸佛遙遠的在讚歎我們一樣,未來我們也能成佛,叫做「諸佛遙共讚言」。遙遠的諸佛讚歎我們,在娑婆世界這個地方,我們也能受釋迦佛教化。

藥王菩薩就在釋迦牟尼佛法中修行。所以我們要能清楚了解,受持《法華經》,佛佛道同,要成佛,就要經過這部《法華經》。不可忘記鋪路、開道的精神;鋪路、開道,必定要經歷過這條菩薩道,在人間受盡一切考驗、忍耐,付出還要將心開闊、無染著。才是真正的付出無所求,三輪體空。

菩薩道路不難走,只是要忍,忍而無忍,忍到沒有忍的感覺,就是最大忍;這就是我們慈濟人常說的,「吃苦就如吃補」,同樣道理。愛的力量,做就對了;造福就是智慧,造福的同時,其實也在成長智慧。

(整理/釋德清、靜明)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