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0816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864集

繪圖/黃逸樵
阿難聞如來所說,總持一切法,
皆能憶持一切善,而心不放逸,
亦不敢憍慢於眾,故名心無憍慢。
人身難得,佛法難聞,阿難隨在佛陀的身邊,佛陀所說法,阿難句句銘刻心版。佛陀入滅了,僧眾請阿難覆誦佛陀所說一切,大家用心加以編輯。使佛法輾轉流傳、用心記誦,要感恩古代的高僧大德用心聽法、傳法,最後結集成文字。從梵文譯為中文等等,工程很浩大,今天我們才能展讀。
讀誦、受持、身體力行;聽經後,在人群中付出,這就是真實法。真正的法在我們心中,哪怕沒有直接接觸到《法華經》,卻是他所做的事,適合經中的道理。這些道理要給人應用,人有用到,這是真正持經。
經,就是路,輾轉這樣走過來。最重要的,源頭的法要一路一直鋪,鋪到最終在人群,讓人人能夠踏著這條路走進此道來聽經、了解法,這很重要啊!
「阿難聞如來所說,總持一切法」,佛陀向阿難說話,要阿難勤精進,法入心來,要總持一切法,不可漏失。「皆能憶持一切善,而心不放逸」,一切法當中都含藏著一切善,不僅藏在我們的記憶中,還要時時弘法,且不斷付出。
總一切法,持一切善,都可以在《法華經》中取得。經、法中有很多方法,能讓我們得到智慧、力量、信心。所以,「皆能憶持一切善,而心不放逸」,將心憶持善法上,不令忘失。持經的人,儘管經與法很清楚,但是要時時警惕,「亦不敢憍慢於眾」。
阿難聽佛陀所說的法,內心得到總持一切法。雖然如此,但他還是牢牢記憶著,一句不敢漏掉、不敢放逸,也不敢驕慢,謙卑、和氣與人相處。這是阿難的品德。我們要很用心去體會這段話,《法華經》與人間是這麼地會合,我們要多用心啊!
前面經文說,聽到《法華經》、持《法華經》等等,將來就能轉女成男。意即心要開闊、要精進、要認真持誦這部經,將來能生在阿彌陀佛淨土,遠離心態不端,貪、瞋、癡等等無明都去除了。圍繞住處都是佛菩薩;菩薩都是蓮花化生,坐在金臺寶座上。心不為貪欲所惱,而且沒有瞋恚、愚癡了。身心清淨,化身在淨土,遠離貪、瞋、癡三種根本煩惱。
再者,能得到不驕慢、不嫉妒的心,這就是我們學佛要用功的地方。
「今因持此《法華經》故」,若是持此經,真諦的道理都了解了,「定方向心向善」,能肯定方向,一心一志向著真理、諦理,心再也不散亂、不驕傲,心是向善的。
倘若方向正確,內心的煩惱、垢病完全消除,「得到菩薩神通,無生法忍」。我們能夠去除煩惱、無明,自然發心廣度眾生,成為覺有情的菩薩了。「此明菩薩悟得心通淨明」,我們的心開通了,就是「心通淨明」。
「得神通,證無生法忍」。神通,指精神通達了;不再有煩惱來傷神、傷心,一切都通達了。想通了就是神通。而且「證無生法忍」。
世間有什麼苦?沒有了。一切想通了,哪有什麼苦呢?既無苦,就不需要「忍」;不用忍,不忍自通,因為沒有什麼煩惱在我們心中,叫做「無生法忍」。因為心中有法,得到法樂了,時時法喜充滿。
「故能見若干諸如來」,我們的心就能夠佛。見佛在哪裡?見自己的心佛。見自己的心佛,也見人人將來皆得成佛,時時皆得歡喜。《法華經》能夠通達了,我們見人,人人就是佛。
(整理/釋德清、靜明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