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法華經 藥王菩薩本事品》聞法布施 造福人間

0觀看次
A- A+

20200814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862集


繪圖/黃逸樵


布施如井中湧泉,
富者布施資糧足,
貧者隨力施大愛,
造福人間福無量,
聞法入心福慧俱。

布施就像井中湧泉,我們從古井一桶一桶汲水上來,古井水不會減少。提起來的水能讓人人應用;止渴、洗淨衣服、煮飯等等。那口井水,如何用都不會乾涸。我們要用這樣的心念布施。

人人都有他本具的福,只是欠缺緣供應。我們與他有緣,藉你的緣給他,這叫做福緣。若沒有布施出去,福緣就不會再進來。同樣道理,不增不減。所以,我們是藉緣、使緣、助緣,有做就有福,叫做福緣,藉緣去造福。

所以,「富者布施資糧足」,有福的人不斷在布施,資糧還是一樣那麼多,福緣同樣增加。「貧者隨力施大愛」,貧者什麼都沒有,但是能夠盡心力。抓一把米累積起來,積少成多;積存起來的米也可以救人,這就是節省來造福。

我所說的發心,不一定是捐錢,而是有充分的智慧,發出善心、愛念。這種貧者運用智慧也可以施大愛,「造福人間福無量」,同樣也能造福人間,也是福無量。

這全都是他們聽法,知道過去生欠缺造福,這生還要受人幫助。接受幫助,他累積後,還要再幫助人,「聞法入心」是「福慧俱」。這也是《法華經》教導我們聞法要知道如何入人群救度眾生的方法。

前面經文,佛陀叫宿王華菩薩,因為藥王菩薩是一位好典範,他寬心布施,即使艱難受苦他都能夠克服。甚至見佛、聞法,他都願意捨身燃臂虔誠供養,這是求法的勇氣。而且聞法信受了,在人間付出,不惜以身供養,何況身外物呢?

這經文要讓我們知道〈藥王菩薩本事品〉,過去無量劫前的修行很辛苦;累生累世,心心念念同一個方向,同樣發無量心,度化無量眾生、供養無數佛,一路就是這樣過來,所以得無量無邊功德。

若能聽到、效法〈藥王菩薩本事品〉,也功德無量。若有女人聽到〈藥王菩薩本事品〉,照這樣的法虔誠發心,這一生盡女身,來生轉為男身。

經文再說,佛在世是佛的正法,佛滅度後的一千年叫做像法,像法五百年後,叫做末法,也就是五濁惡世時。佛陀離開人間兩千五百多年了,此時已到末法之時了。「女人聞是經」,依照經典所說的法身體力行、修行,即能往生淨土,往生到清淨、無染污的地方。

《大集經》,有五種五百年。五百年五百歲,佛陀即將入滅後的兩千五百年,區分為五個五百年。一期各說一堅固,以示法之消長。

「第一解脫堅固」。在佛滅後第一個五百年間,正法盛,若能夠聽這部經,就能解脫,這是第一個堅固。心的雜念煩惱,種種的不如意,想得通、解得開,解脫的心很堅固。

「第二禪定堅固」。第二個五百年間,雖然無法解脫,但是心很穩定,不會散心雜念,一心一志都很堅固。禪定叫做靜思惟;心都很靜,思惟的方向都很正確,叫做「禪定堅固」。

「第三持戒堅固」。第二個五百年間,不論什麼樣的環境,持戒要很清淨。既然發心,就要持戒清淨。「第四,多聞堅固」,第四之五百年間,要不斷聞法。只要正知、正見、正法,應該要多聞。

「第五鬪諍堅固」。「後五百歲,即鬪諍堅固時」,謂佛滅後第五個五百年後,鬥諍會不斷產生,這個世代的鬥諍愈來愈密集。看看現在,戰爭不必用象、不必用馬,也不必用刀、槍,現在科技只要按個鈕,就可開戰了。愈來愈可怕,危機是愈來愈嚴重。

大家要用很虔誠的心,讓人心能夠很平靜、溫柔善順,用完整的愛,愛動物、愛生命。科技雖然發達,不產生惡念觸動大惡的大殺,需要的是平靜的心。所以愈是惡濁的時候,需要愈多賢人出來。

佛陀時代就這樣說,能夠聽到《法華經》,就能增長智慧;若不聞法,到了末世之時,善根愈來愈小,法用在不當之處,就會禍害人群。

每個人若能用心聽經,尤其女人善良,聽這部經之後,愈能開啟智慧,對弘揚佛法也得到大利。現在的世界能夠多造福,未來就會生到安樂的世界。這就是大家說靜心念佛,命終得生無量清淨的國土。

(整理/釋德清、靜明)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