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法華經 藥王菩薩本事品》明行具足 德遍無量

0觀看次
A- A+

20200812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860集


繪圖/黃逸樵


明行足,德遍無量善果;
三明達洞徹,無明漏盡;
無上正等覺,正遍知解;
六通戒定慧,明行具足。

人人本具佛性,與佛同等的智慧,只是累生累世以來,將法淡忘掉了,煩惱、無明一層一層遮蓋住清淨的本性了。

清淨本性,無法自己透出來,不得不向外求。有外來的因緣,我們會合共住一處、共聞一法;這個法,探手可得,只要心念一啟,法就入心來。法真正地入心,才能受用。

心門打開,法入,心明朗了,自然接法在心,用在日常。精進在人間,造福人間。人間的見聞,成就我們的智慧;智慧與法接合,法滋潤智慧,智慧明了,入人群度眾生,這都環環相扣,不能斷了。所以時常提醒大家:打開心門,好好把握時間,法要不斷地沁入我們的心版來,進而身體力行,叫做「明行足」。佛法體會清楚,萬德具足,這叫做「明行足」。

德要如何具足呢?就是要去做。聞法,如法修行,入人群付出,即是造福人群,這叫做智慧。為眾生修福、結福緣,好好聽法,我們的心受用,入人群去印證這個法。以人間事、物來會合法,叫做「慧」。「慧」,能領導我們方向對準沒有偏移,這是對事;對理,用在人事上沒有偏差。倘若人事偏差了,就會再製造無明。

道理在人間不得有偏差,所需要的就是明道理,入人群去修持、立德行,叫做「明行足」。道理清楚,在法規上沒有偏差,如軌道入人群,心不受人群的煩惱、濁氣所污染。清者自清,明者自明,發心入人群中接引眾生,這就是「明行足」。

「明行足」,「足」,就是圓滿的意思。「行」是福慧來回不斷。「明行足,德遍無量善果」,好像人的兩隻腳,清楚明朗的方向,去完成德,完成無量善果。這樣來去自如,圓滿造福人群,叫做「明行足」。

「三明達洞徹,無明漏盡」。大家都通徹了,照著道理走,聽話、做就對了。沒有障礙,三明就達。「三明達洞徹,無明漏盡」,沒有煩惱來困擾他們,大家清淨心。

大家全都是覺有情,「無上正等覺」,而「正遍知解」。該說的他們都說了,該做的事情他們也都做了,做得很圓滿。這真的是很不容易!其實只要是無私的愛,大家也一樣做得到;點滴點滴匯集,雖然沒有很富有的力量,卻是點滴用心會合,這很重要。

「無上正等覺、正遍知解,六通戒定慧,明行具足」,我們也是這樣做過來的。是啊,經過五十多年,這人的心啊、愛啊、力量啊,會合眾人的心志。這分廣無邊際的力量,大家還要再接再厲。一路走過來,只要用最誠意的心,盡心力去付出,這樣功德就很大了。

前面經文提,大家用虔誠的心來聽《法華經》,聽了之後虔誠來寫,自己寫,也帶動大家來寫,這叫做傳法。過去要記錄文字不簡單,提倡人人法聽進去、寫出來,讓這部經典的法再普遍一點,這樣功德就很大了。

「若書是經卷」,不是一字一句而已,要寫成整本經卷,以「華、香、瓔珞、燒香、末香、塗香,旛蓋、衣服,種種之燈:蘇燈、油燈、諸香油燈」,用這樣虔誠的心供養經卷。

經文又說:「薝蔔油燈、須曼那油燈、波羅羅油燈、婆利師迦油燈、那婆摩利油燈:供養,所得功德,亦復如是無量」。用這麼多各式各樣的燈來供養佛經,真的是功德無量。所以,只要用心供養這部經,不僅僅供佛有功德,連尊重經、供養經功德也很大,無量無邊。

我們好好尊重這部經,這部經涵蓋著充分的法,法寶都藏在經典中。所以,我們要尊重、恭敬經藏。不論男、女,同樣用虔誠的心來供養。供養的心虔誠,做事情也要虔誠,凡事都要虔誠,方向要準確,這叫做「明行足」。凡事虔誠,力量會合就大。

(整理/釋德清、靜明)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